首页 理论教育 融合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的关系分析

融合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我们引入融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融合利益链三个概念。由于产业融合体系不同于农业产业体系,所以引入融合链替代农业产业链,同样,产业融合的价值不仅是市场价值和效益,还有社会和政治价值,所以虽然此处沿用价值链概念,但内涵不同。融合产业链的生成和管理方式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农业产业链延伸,为产业融合发展的纵向路径,另一条是产业跨界、交叉、重组等融合方向性选择,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横向路径。

融合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的关系分析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把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农村。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属管理范畴(与农产品链和农业产业化概念是有区别的),主要由生产者驱动,对不同农产品链在产业间的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等方面进行管理,侧重农业产业链中的人、财、物以及信息、技术等要素管理。而价值链组织方式主要由消费者驱动,品牌、科技销售渠道、市场运作、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无形资产对构建农业全球价值链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本质上是产业链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在农业农村产业上的综合有效运用及其机制和秩序。在此,我们引入融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融合利益链三个概念。由于产业融合体系不同于农业产业体系,所以引入融合链替代农业产业链,同样,产业融合的价值不仅是市场价值和效益,还有社会政治价值,所以虽然此处沿用价值链概念,但内涵不同。

融合产业链及其组织形式是指融合主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经营者)在一定的“产业公地”上,通过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制度创新形成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体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状态和管理水平。融合产业链的生成和管理方式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农业产业链延伸,为产业融合发展的纵向路径,另一条是产业跨界、交叉、重组等融合方向性选择,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横向路径。

融合价值链是融合主体涉及价值提升的一系列组织活动。理解融合价值链首先需要正确领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93号文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表述为三个方面:(1)提升农业质量。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2)增强农村活力。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使得农村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是当前农村比较突出的问题。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能需要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来集聚和注入。(3)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新业态产生,不仅可以创造农民就业岗位,同时也为农民创业提供平台,这是拓宽增收渠道的基本逻辑。所以,融合价值链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包括农民创业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农民就业岗位的增加和增收渠道的拓宽、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农村各类资源的增值,以及由此形成的农业质量提升、农村活力增加。

融合利益链是指价值链收益的分配和联结机制。利益链管理的目标指向是促进农民增收,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www.xing528.com)

融合产业链延伸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外在表达,是“形”;融合价值链提升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神”,没有融合价值提升,融合产业链延伸就没有动力;融合利益链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魂”。图6-1(1)和6-1(2)是三者的关系图。融合产业链(Z)为纵向融合产业链(A)与横向融合产业链(B)相加,即。随着融合产业链的延伸,融合价值链和融合利益链也不断延伸,继而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

图6-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模型

X:融合利益链 Y:融合价值链 Z:融合产业链
A:纵向融合产业链 B:横向融合产业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