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商小贩的经营特色在古代的体现

小商小贩的经营特色在古代的体现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商小贩,就是做小本生意的。所以小商小贩的活动也没有了任何限制,更为活跃。小商小贩经营的方式,其最突出的就是以各种旋律的吆喝进行售卖。各地的小商贩都是如此,在吆喝上以北京的小商贩最具有特色,吆喝声也最为动听。这种小商小贩资本微薄,所卖货物大多是自产自销,所从事的行业以服务性的行业为最多,虽然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多数是一个人,一副担子、挑子或一辆推车、一只挎篮,但城市居民离不开他们。

小商小贩的经营特色在古代的体现

小商小贩,就是做小本生意的。这种小商贩在农村有,一般地是出现在农村定期或不定期的集贸市场上。还有相当一部人是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进行零星叫卖。

小商贩很早就产生了。在周朝的时候,统治者为了方便商品交换,曾设立有固定的交易市场,规定开市的时间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其中的晚市,当时也叫夕市,就是为小商小贩的零星售卖设立的。《诗经·卫风·氓》中所谓“抱布贸丝”,讲的就是村民之间的物物交换。当然其中也有专门做物物交易的小商贩,从中获得一些蝇头小利。

唐朝之前,“市”和“坊”(住宅区)是分开的,一直保持着两者分设的制度。到了宋朝,这种“坊市制度”被打破,在城市商业中,不受特定市区的限制,商人在缴纳一定的商税之后,可以随便在居民区设店摆摊。所以小商小贩的活动也没有了任何限制,更为活跃。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画有鳞次栉比的商店市肆,而更多的则是直接向居民们出售货物的零售摊担,图中有卖水果、食品的摊担,正在接待顾客;有顶着食物筐的商贩正在招揽顾客;桥上还有卖铁器、绳索、刀剪的小摊等等。这些沿街串巷贩卖的日用商品构成了城市商业的重要方面,当时人称这些小买卖为“诸色杂货”。《清明上河图》只是局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京城开封汴河两岸的某些场景,而在文字记载上就比较详尽了。《梦梁录》上说:“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草料,养犬则供饧糠,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供人家食用水者,也各有主顾。”这类小商贩一般的都有固定的买主。另外街头巷尾,流动着的小商贩有十几类,小商品有几百种,如书中所说的有卖铜铁器类的:铜铫、铜罐、熨斗、火锹、火夹、香炉等;家庭生活事类:桌凳、凉床、交椅、兀子、竹椅、衣架、浴桶;青白瓷器:碟、盘、蒸笼、水缸等;文具类:砚子、笔、墨、裁刀、簿子等;菜果类:瓜、苹果、姜、葱等;鱼虾类:鲳鱼、鲫鱼、白蟹、河蟹河虾、田鸡等;鸡肉类:熟猪羊肉、鸡、鸭、鹅等;四时花卉:春天卖瑞香木香,夏天卖茉莉、榴花,秋天卖兰花茶花,冬天卖梅花、兰花等;还有妇女用品,小儿玩具、各式各样的小食品、风味小吃、针头线脑等百货。

这些小商贩经过长期的经营,后来逐渐地在使用工具、售卖方式,甚至穿着打扮上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如剃头的用彩色涂画牙齿作为标记;卖水果的用荆筐盛装;卖食品的用带屉的红漆方盒等。

小商小贩经营的方式,其最突出的就是以各种旋律的吆喝进行售卖。他们肩挑手提,边走边喊边卖。各地的小商贩都是如此,在吆喝上以北京的小商贩最具有特色,吆喝声也最为动听。《燕京杂记》记载说:“京师荷担卖物者,每曼声婉转,动人听闻。”他们的吆喝,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声调,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悠扬婉转,有的低沉惨恻:“唉——大小——金鱼儿来!”这是春天卖金鱼的吆喝声。卖金鱼的小贩,肩上挑着一对装着水的木桶,水中游着五颜六色的金鱼。“青韭呀!芹菜扁豆,小葱呀!嫩黄瓜——!”卖菜小贩一口气能把当天卖的菜全都报出来,这是初夏的清晨传来的叫卖声。这个季节是叫卖声最多的,有卖蔬菜、鲜花、瓜果的,还有卖各类小吃的。“冰儿激的凌来呀,雪花又来落,又甜又凉呀——!”这是炎热的夏天传来的叫卖声,他们尽用冷的字眼招徕难忍酷暑的顾客。秋果登市之后,街巷里又传来了卖苹果、鸭梨、葡萄柿子和红果的吆喝声。(www.xing528.com)

“噢——硬面馍馍”,“五香猪头肉”的叫卖声。一般地是寒冬到来之后,在宁静的街巷里传来的,如果此时正是大雪纷飞时分,更从这叫卖声中流露出谋生的艰难。

这种小商小贩资本微薄,所卖货物大多是自产自销,所从事的行业以服务性的行业为最多,虽然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多数是一个人,一副担子、挑子或一辆推车、一只挎篮,但城市居民离不开他们。他们繁荣了城市的商业,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这些人谋生是非常艰难的,夏天头顶烈日,冬天冒着风雪,为的是挣一点点小钱来养家糊口。为此他们整天奔波劳累,今天挣得的钱明天就花掉了,明天的日子如何过,得看今天的买卖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