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初测及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方法简介

道路初测及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方法简介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路初测的主要工作是沿小比例尺地形图上选定的路线进行道路控制测量,并实测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2)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传统的道路平面控制主要是导线测量,大部分测绘单位均采用全站仪来进行观测。高程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是水准测量,并采用DS3型以上的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道路初测及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方法简介

道路初测的主要工作是沿小比例尺地形图上选定的路线进行道路控制测量,并实测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其主要测量工作包括选线测量、控制测量和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测绘

1.选线测量

选线测量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一般由线路设计、测量、水文、地质和土地、资源部门的技术人员组队完成。其任务是根据初步方案在实地选定线路的大致位置确定线路的经由及转向点,并树立标志,尤其是特殊位置(如垭口、跨大河和大沟谷桥梁隧道两端等),应设立永久或半永久性标志,或即时测定这些位置。

2.控制测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坐标系统应与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或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现在二级以上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勘测设计都是先建立控制网,然后依据布设的控制点坐标和高程进行线路测设和施工放样

(1)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相邻边长相差不宜过大;

②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 m以上;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在距离路中心线两侧50~300m范围之内,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www.xing528.com)

③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筑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

2)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传统的道路平面控制主要是导线测量,大部分测绘单位均采用全站仪来进行观测。由于导线延伸很长,为了避免误差累积并进行检核,要求每隔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大于30km)应与国家控制点或线路首级平面控制点联测。在与国家控制点进行联测检核时,要注意控制点与检核线路的起始点是否位于同一个投影带内,否则应进行换带计算;坐标检核时,必须将利用地面丈量的距离计算的坐标增量先投影到线路高程面上,再改化到高斯投影面上。

由于道路控制网大多以狭长形式布设,并且很多工程穿越山林,周围已知控制点很少,使得导线测量方法在网形布设、误差控制等多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现在线路平面控制测量一般采用沿设计线路建立带状GPS控制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线控制点都采用GPS施测;另一种是应用GPS定位技术加密国家控制点或建立首级控制网,然后进行导线加密。在实际生产中较多采用后者。

(2)高程控制测量。水准路线应沿路线布设,水准点宜设于距离路中心线两侧50~300m范围。水准点间距宜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加密,大桥、隧道口及其他大型构筑物两端应增设水准点。平坦地区的水准点一般和平面控制点共用同一个点位,山岭重丘区可分开布设。

高程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是水准测量,并采用DS3型以上的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水准测量应与国家水准点或等级相当的其他水准点联测,应不远于30km联测一次,构成附合水准路线。

3.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即沿所选定的线路方向测绘带状地形图和桥涵等工程专用地形图。

测图比例尺平坦地区一般为1∶2000~1∶5000,困难地区为1∶2000;短程或重点地段的线路可为1∶500和1∶1000。带状地形的宽度视线路工程要求而定,通常比例尺1∶2000的为100~150m,1∶5000的为200~300m。绘制带状地形图的图纸长边应大致平行于线路中线,接图时应严格用坐标格网线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