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龙戏珠:二龙与一龙的对比

九龙戏珠:二龙与一龙的对比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称“二龙抢珠”。这件金制二龙戏珠皇冠堪称古往今来最高贵的一顶“乌纱帽”。其上的二龙所抢之珠,是名副其实的珍珠。牌的整体设计为二龙戏珠形象,用牌面顶端的穿孔代表二龙口之间的珠。从使用的频率看,一龙戏多珠的形象较少见,或可看作二龙戏珠原型的一种省略变体形式。金盆的沿面刻两组对称的二龙戏珠纹,盆内壁刻二龙戏珠纹加云纹,盆中央的半圆球状突起象征火球。

九龙戏珠:二龙与一龙的对比

“二龙戏珠”在《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重要汉语工具书中没有被列入词条。后者仅有“二龙”这个词条:

誉称同时著名的二人。一般多指兄弟。(1)指后汉许劭、许虔兄弟。《后汉书·许劭传》:“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2)指三国吴刘岱、刘繇兄弟。《三国志·吴志·刘繇传》:“若明使君用公山(刘岱)于前,擢正礼(刘繇)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3)指南朝梁谢览、谢举兄弟。……[2]

图8—3 南北朝时期二龙对戏画像砖,河南邓县出土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8—4 隋代赵州桥栏板上的二龙对戏浮雕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从上引文看,“二龙”这个合成词是个比喻词,以二龙比喻二人,似乎是在三国时期以后流行起来的,因为《三国志》一书首开其例。可是,若从图像叙事的情况看,非比喻意义上的二龙戏或二龙对应主题,早自商周时代就存在并流行,后世历朝历代都没有中断过(图8—3、图8—4)。至于二龙戏珠的意义,顾名思义的字面解释是:“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又称“二龙抢珠”。常见的例子出自众多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主人公贾宝玉的头部装饰情况:“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3]

图8—5 明神宗定陵出土的乌纱翼善冠

(摄于首都博物馆)

图8—6 明代锦衣卫指挥使象牙牌

(摄于首都博物馆)

明清两代皇家贵族们用最贵重的金属加宝石打造成的“二龙抢珠金抹额”和“嵌宝紫金冠”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2011年秋首都博物馆的特展“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展出一批顶级的明代皇家文物,或可作为以上问题的标准图像答案。以下依次说明其中6件含有龙戏珠题材的文物:

第一件(图8—5)为乌纱翼善冠,出土于明神宗定陵。为明代皇帝上朝时所戴,冠上部有用黄金制成二龙戏珠形象,代表至高权力。二龙身上嵌满各种珍珠和宝石,龙眼用绿宝石镶嵌。二龙之间的“珠”也是用金花嵌珍珠的特殊形式表现的。该冠外层以双重黑纱制作,冠后有双翼形,冠缨像“善”字,故得此名。这件金制二龙戏珠皇冠堪称古往今来最高贵的一顶“乌纱帽”。其上的二龙所抢之珠,是名副其实的珍珠。

第二件(图8—6)为明正统年(1436—1449年)造锦衣卫指挥使象牙圆牌,牌上刻有“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字样。牌的整体设计为二龙戏珠形象,用牌面顶端的穿孔代表二龙口之间的珠。这也是众多同类玉牌的表现模式,体现着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性模式。

(www.xing528.com)

图8—7 明代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

(摄于首都博物馆)

图8—8 北京昌平明定陵出土的十二章福寿如意纹衮服

(摄于首都博物馆)

第三件(图8—7)为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也是从明神宗定陵棺内发掘出土的,现存北京十三陵博物馆,属于明代最高等级的文物,可作为“一龙戏珠”图像的代表作。整个带钩呈玉龙回首状,龙口微张,口前一字排列着5颗珠,分别用珍珠和宝石镶嵌而成。其寓意不在抢珠,而是龙口吐珠的意思,隐喻天降祥瑞。从使用的频率看,一龙戏多珠的形象较少见,或可看作二龙戏珠原型的一种省略变体形式。

第四件(图8—8)为明定陵出土的丝制黄袍——“十二章福寿如意纹衮服”,也是以单龙戏火球图案为主体的形象设计。黄袍上一共使用了12个一龙戏珠的图案,以金线织地,孔雀羽线织龙头、躯体和龙足,显得精美华贵。除了十二章纹以外,还装饰有万字纹、寿字、蝙蝠和如意云纹,寓意皇帝万寿洪福。至于龙所戏之火球,通常的理解是太阳

第五件(图8—9、图8—10)为二龙戏珠纹金盆,亦出土于明神宗定陵棺内,看来是要伴随这位逝去的统治者升天的祝祷性神话想象道具。外底中心有铭文“万历年造六成五色金重二十七两三钱五分”,合1013克,即超过1公斤,是罕见的巨大金器。金盆的沿面刻两组对称的二龙戏珠纹,盆内壁刻二龙戏珠纹加云纹,盆中央的半圆球状突起象征火球。该金盆经过匠心独具的设计,叠加运用二龙戏珠意象,在重复和对称中,让人感到天意的无处不在。

图8—9 北京昌平明定陵棺内出土的二龙戏珠纹金盆

(摄于首都博物馆)

图8—10 二龙戏珠纹金盆纹样摹本

(摄于首都博物馆)

图8—11 北京昌平明定陵出土的明万历青花梅瓶

(摄于首都博物馆)

第六件(图8—11)为明定陵出土的万历年制青花梅瓶。瓷器上的二龙戏珠图案也是国人最熟悉的神话意象。这一件因为出自明皇帝墓而显示出官窑瓷器的典型性。瓷瓶上的两条升龙呈现为腾云驾雾的升天状,背景还间以缠枝番莲纹,瓶盖上也饰以对称的二龙纹和番莲纹。

以上6件文物,表现出明代帝王对“龙戏珠”意象(包括“单龙戏珠”和“二龙戏珠”)的极度偏好,是了解这一神话意象在后世流行情况的入门案例。下文先讨论戏珠主题的多种变化形式,再探索其神话原型的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