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人称其为丝路,中国人则称其为玉路

外国人称其为丝路,中国人则称其为玉路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一个世纪之后,中国学界根据中国境内大量新的考古发现,提出纠正丝路说的中国命题——“玉石之路”,[1]即认为从新疆出产和田玉的南疆一带到中原王朝之间,存在一条贯穿文明史全程的西玉东输路线,它的存在要比李希霍芬构想的西汉以来的丝绸之路早一倍以上。

外国人称其为丝路,中国人则称其为玉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笼罩在鸦片战争以来的西方殖民阴影之下。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人趁着请政府国门洞开的机会来到中国,希望为普鲁士帝国做一些地理和资源的调查。他回国后著书立说,题名为《中国》,其根据汉武帝时代张骞通使西域路线,提出贯通欧亚两大洲的“丝绸之路”学说。如今的国人热衷追随流行的西方话语,却完全忘记了,这位德国人到中国旅行和考察时,怀里揣着的是一面普鲁士国旗

大约一个世纪之后,中国学界根据中国境内大量新的考古发现,提出纠正丝路说的中国命题——“玉石之路”,[1]即认为从新疆出产和田玉的南疆一带到中原王朝之间,存在一条贯穿文明史全程的西玉东输路线,它的存在要比李希霍芬构想的西汉以来的丝绸之路早一倍以上。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A类“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以优异成绩完成结项,其结项报告书中提示:该报告在未来研究展望部分,将中国史前玉石之路调研列为首要的任务:(www.xing528.com)

探索中华大传统的关键,是弄清从多元到一体的转变奥秘。玉石神话观的传播恰好起到奠定文化认同基石的作用。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植根在早期神话意识形态中,可简化概括为拜金主义和拜玉主义。通过西方神话的意识形态发生学分析,找出的文化基因和整个地中海文明初始期的金属崇拜密不可分。目前有把握归纳出地中海文明的认同基因:金银铜崇拜——金属与神性的认同,催生出“黄金时代”“金羊毛”“金苹果”之类神话想象叙事。而在太平洋这边的东亚文明初始期,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形成密不可分。所谓化干戈为玉帛,说的是远古的事实,不是修辞性夸张。由此入手,可以凭借先于汉字而出现的文化符号——玉礼器,探讨史前多元的地域文化向中原中心的大一统国家转化之途径。通过比较神话学,找到文明起源研究新视野:史前拜物教的圣物神话对文化认同的形成以及价值观建构,至关重要。[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