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位截断引入的杂散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位截断引入的杂散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Bbit相位截断引起的相差实际上就是Bbit二进制加法器的模2B累加值,由它引起的寄生调相信号呈锯齿形状分布。相位截断产生的杂散信号表现为输出信号的抖动,这个抖动可视作输出频率基波分量零交叉的时间位移。这种情况发生在ROM的地址范围是2的幂,即输出频率是fc/2、fc/4、fc/8等时,对于许多其他的输出频率,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必然有相位截断,由此产生杂散信号。

相位截断引入的杂散问题及解决方案

为了取得精细的频率分辨率,DDS的相位累加器位数N都取得非常大,可以取到32或48。若将累加器输出的N位全部用来对ROM寻址,如取N=32,则ROM要求至少4GB的存储量。考虑实际ROM的存储量问题,DDS通常采用将相位值高L位用来寻址,而剩下的N-L位就舍弃,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位误差,称为相位截断误差

B为舍去的位数,则B=N-L。显然Bbit相位截断引起的相差实际上就是Bbit二进制加法器的模2B累加值,由它引起的寄生调相信号呈锯齿形状分布。Bbit相位累加器截断所造成的相位抖动误差不会大于Nbit累加器第(B+1)位所对应的相位分辨率,所以该锯齿波的峰值幅度最大为(2π×2B/2N),周期为(2B/2N)(1/fo)。

假设DDS的ROM表只起理想的相位/幅度变换功能,在时钟控制下的离散时刻,无相位截断的理想ROM输出为

综合累加器低位截断误差的实际输出为

因满足978-7-111-42984-5-Chapter02-6.jpg,2B-N≤1,所以

因此,累加器相位截断误差是理想信号的正交调幅信号。

εPt)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为

式中,L=N-Bφ=2πfcK/2B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www.xing528.com)

(1)由累加器相位误差带来的DDS杂散的分布和大小情况与KNB三个参数都有着直接关系。对于不同的频率K,只要其GCD(K,2B)(GCD表示括号中两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这时输出信号杂散的数量、大小及各杂散相对变化趋势相同,差别只是杂散分布的绝对位置不同。

(2)相位截断位长B越小,最大截断相位误差杂波的幅度值也越小。实际上,DDS的相位累加器字长N的大小只对DDS的频率步进间隔有意义,有效字长L才是真正影响DDS输出频谱好坏的因素。

(3)GCD(K,2B)值越大,相位截断误差造成杂波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利于用外围电路加以抑制。

DDS的相位截断误差是由DDS系统原理决定的,在累加器的结构、ROM的位数等参数确定以后,外围电路不能对该杂波进行有效的改善,所以称累加器的相位截断误差为DDS的机理性误差。相位截断产生的杂散信号表现为输出信号的抖动,这个抖动可视作输出频率基波分量零交叉的时间位移。其相位调制是周期的锯齿波形,所产生的相位调制,即PM边带,就是杂散信号。如果传送到ROM的相位增量在每一个输出循环都是相同的,那么正弦抽样就是等间隔的,它就没有相位截断,也就没有杂散信号。这种情况发生在ROM的地址范围是2的幂,即输出频率是fc/2、fc/4、fc/8等时,对于许多其他的输出频率,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必然有相位截断,由此产生杂散信号。

为了减少DDS的相位截断所造成的杂散干扰,在DDS的设计选值中,一般都采用以下措施:

(1)选用大N和大L数控振荡器(NCO)器件 就目前水平而言,N=32、L=16,DAC的位数D=12是NCO的最高水平。

(2)对频率控制字K进行精心选择 K的最佳选值原则:由于存在相位截断,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相位截断误差,但是对于这样的输入频率控制字K,相位截断产生的误差不是对所有的频率点都有影响的。N位相位累加器输出序列中,当被截去的低B位全是“0”时,相位截断在此K值下不会产生误差,因为此时截去的B位与输入K值无关,用数字表达式表示:当2B=GCD(K,2B)时,输出不会产生相位截断误差。关键是怎样才能使2B=GCD(K,2B)成立,一般通过合理选择时钟频率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