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然砂DSM25配合比设计举例优化方案

天然砂DSM25配合比设计举例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的DS M25砂浆主要性能指标的标准值及目标值列于表3-26。表3-27DS M25初步配合比单位:%生产配合比确定①和易性校核配制三组砂浆和易性校核试样,每组10kg,其中一组为和易性校核基准组,另两组分别在基准组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少10%保水增稠材料用量,试样配合比见表3-28。③配合比确定根据初步配合比的计算及后续的试配试验结果,设计的DS M25生产配合比见表3-32。表3-32设计的DS M25生产配合比单位:%

天然砂DSM25配合比设计举例优化方案

1.基本情况

(1)砂浆品种和强度等级

DS M25。

(2)原材料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级),28d抗压强度实测为45.0MPa。

②砂:天然中砂,细度模数为2.4,堆积密度为1540kg/m3

③掺合料:Ⅱ级粉煤灰、S95矿渣粉。

④保水增稠材料:企业自制,根据经验总结,掺量为0.5%左右,强度损失率约为24%。

(3)其他

生产、运输及施工质量水平一般。

2.配合比设计过程

(1)试配砂浆性能指标目标值确定

考虑到砂浆生产、运输及施工质量水平一般,质量水平系数k取1.20。试配砂浆的28d抗压强度目标值按式3-1计算。设计的DS M25砂浆主要性能指标的标准值及目标值列于表3-26。

表3-26 设计砂浆主要性能指标的标准值和目标值

(2)初步配合比计算

①取得水泥的实测强度

水泥的实测抗压强度值为45.0MPa,即:

fce=45.0(MPa)

②计算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的初始水泥用量

已知干混地面砂浆的试配强度fm,o=30.0MPa,fce=45.0MPa,α取3.03,β取-15.09,按式3-4计算1m3砂浆中初始水泥用量QC0

③计算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砂的用量

已知砂的堆积密度为1540kg/m3,可直接根据砂的堆积密度得到1m3砂浆中砂的用量Qs,即:

Qs=1540(kg)

④计算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保水增稠材料的用量

企业自制的保水增稠材料掺量为0.5%,假设1m3砂浆质量为1700kg,因此可计算出1m3砂浆中保水增稠材料用量Qt

Qt=1700×0.5%=9(kg)

⑤计算修正后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水泥的用量

已知1m3干混地面砂浆初始水泥用量QC0=331kg。砂浆品种修正系数为ω1取1.00。保水增稠材料强度损失率取24%,则ω2取1.24。按式3-6计算修正后1m3砂浆中水泥的用量QCt

QCt=QC0×ω1×ω2=331×1.00×1.24=410(kg)

⑥选择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率和取代系数

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矿渣粉,根据表3-3确定粉煤灰的取代水泥率βf=2%,取代系数δf=1.0;S95矿渣粉的取代水泥率βk=15%,取代系数δk=1.0。

⑦计算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的水泥实际用量

已知修正后1m3干混地面砂浆中水泥用量QCt=410kg,按式3-7计算1m3砂浆中水泥的实际用量QC

QC=QCt(1-βf-βk)=410×(1-2%-15%)=340(kg)(www.xing528.com)

⑧计算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取代水泥的粉煤灰用量

已知修正后1m3干混地面砂浆中水泥用量QCt=410kg,粉煤灰的取代水泥率βf=2%,取代系数δf=1.0。按式3-8计算1m3砂浆中粉煤灰的用量Qf1

Qf1=QCt×βf×δf=410×2%×1=8(kg)

⑨计算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矿渣粉的用量

已知修正后1m3干混地面砂浆中水泥用量QCt=410kg,矿渣粉的取代水泥率βk=15%,取代系数δk=1.0。按式3-9计算1m3砂浆中矿渣粉的用量Qk

Qk=QCt×βk×δk=410×15%×1=62(kg)

⑩计算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补偿和易性的粉煤灰用量

由于1m3干混防水砂浆中水泥实际用量、取代水泥的粉煤灰用量、矿渣粉用量及保水增稠材料用量总和已超过350kg,不需要再进行和易性补偿,即:

Qf 2=0(kg)

⑪计算每立方米地面砂浆中粉煤灰的实际用量

按式3-11计算1m3砂浆中粉煤灰的实际用量Qf

Qf=Qf1+Qf 2=8+0=8(kg)

⑫计算初步配合比

根据上述计算得出1m3 DS M25普通干混地面砂浆中的水泥实际用量为340kg,粉煤灰用量为8kg,矿渣粉用量为62kg,砂用量为1540kg,保水增稠材料用量为9kg。将上述1m3砂浆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换算成质量比例,即该干混砂浆的初步配合比(见表3-27)。

表3-27 DS M25初步配合比 单位:%

(3)生产配合比确定

①和易性校核

配制三组砂浆和易性校核试样,每组10kg,其中一组为和易性校核基准组,另两组分别在基准组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少10%保水增稠材料用量,试样配合比见表3-28。

表3-28 砂浆和易性校核试样配合比 单位:%

每组砂浆试样初步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的水,拌制均匀后立即进行稠度测定,保证稠度介于45~55mm。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测定砂浆拌合物的保水率、表观密度、2h稠度损失率和凝结时间,结果见表3-29。

表3-29 砂浆和易性校核试样的性能测试结果

对比三组砂浆的保水率、表观密度、2h稠度损失率和凝结时间与目标值的符合程度后发现,三组砂浆均满足目标值的要求,但-10%组的保水增稠材料用量相对较少。从经济性等角度综合考虑,选择以和易性校核-10%组的配合比为后续的强度校核基准配合比。

②强度校核

确定强度校核基准配合比后,以此配合比为基础,分别增加和减少10%水泥用量,相应调整砂用量(见表3-30),配制三组干混砂浆强度校核试样,每组10kg。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各试样的稠度、保水率、表观密度、2h稠度损失率、凝结时间和28d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表3-31。

表3-30 砂浆强度校核试样配合比 单位:%

表3-31 砂浆强度校核试样的性能测试结果

比较三组砂浆的各项性能,稠度、保水率、表观密度、2h稠度损失率和凝结时间均满足设计要求,基准组和-10%组的28d抗压强度小于试配强度要求,+10%组的砂浆抗压强度满足试配强度要求。因此,可以认为+10%组的配合比较为理想。

③配合比确定

根据初步配合比的计算及后续的试配试验结果,设计的DS M25生产配合比见表3-32。

表3-32 设计的DS M25生产配合比 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