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路由桌面预选研究:优化方案探讨

路由桌面预选研究:优化方案探讨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路由桌面研究的任务是根据电缆管道的总布局选择登陆点及海域路由位置。图1-11 桌面预选研究工作流程

路由桌面预选研究:优化方案探讨

路由桌面研究是不进行一手资料的实地调研和采集,而直接通过对现有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对拟建管线路由进行初步的选择并比对,遵循选择相对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的海底电缆管道路由的原则,从而得出一条或多条在不进行实地勘察情况下最优路由的过程。路由桌面研究的任务是根据电缆管道的总布局选择登陆点及海域路由位置。预选路由应提出两个以上路由方案,并进行比选。

978-7-111-57260-2-Chapter01-12.jpg

图1-10 海缆路由铺设流程图

路由桌面预选研究不仅是铺设海底管线前最早的技术支撑材料,同时也是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批的重要依据。

1.2.3.1 路由预选的原则

1.预选海缆路由登陆点选择

预选海缆登陆点选择选择的主要原则有:

1)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与其他海洋规划与开发活动兼容。

2)至海缆登陆站距离较近的岸滩地点。

3)避免有岩石,选择登陆潮滩较短以及有盘留余缆区域的岸滩地区。

4)全年风浪比较平稳,海潮流比较小的岸滩地区。

5)沿岸流沙少,地震海啸洪水灾害等不易波及的地段。

6)登陆滩地附近没有其他设施或海底障碍(如电力电缆、水管、油管及其他海缆等)。

7)便于今后海缆登陆作业和建成后维护的地点。

8)将来不会在沿岸进行治水、护岸和修建港湾的地点。

2.海域预选海缆路由选择

1)预选海缆路由应避开斜面、陡崖、深槽、海沟和海山等地形陡峭区域,选择海底地形平坦、坡度较小的区域。

2)预选海缆路由应避开裸露基岩和海床冲淤强烈区域,选择细粒海底底质区域。(www.xing528.com)

3)预选海缆路由应避开海底自然障碍物(基岩、砾石、沙波、沙脊、浅层气区)和人工障碍物(沉船、废弃建筑物、抛弃贝壳堆等)。

4)预选路由应避开海底滑坡、浊流、活动断裂等灾害地质因素及地震活动多发区。

5)预选海缆路由应减少与其他海底管线的交越,尽可能避免与海底已有海底管线交越,确需交越时,应尽可能垂直交越,如确需交越时角度应不小于60°,且与已有海底光中继器光缆分支器的间距不小于3倍水深。

6)当预选海缆路由与已有海底管线近平行延伸时,相互间距最好不小于3倍水深,以免由于路由勘察、海缆施工特别是海缆后期维修时破坏已有海底管线。

7)预选海缆路由应避开捕捞作业区,特别是底层渔捞作业海域,以及各类锚地和其他特殊作业区。

8)预选海缆路由应尽可能避开海洋油气田、含油气构造、砂矿开采区、输油气管道、码头、锚地、自然保护区军事用海区等区域,应尽可能地与航线垂直穿越。

1.2.3.2 路由预选的步骤

在以上选址原则的基础上,海缆路由桌面预选研究分为三个步骤: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制报告。

1.收集资料

路由预选应收集路由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资料,尤其要收集灾害地质因素资料,预选路由应尽可能避开这些灾害地质因素分布区;应尽可能收集路由区已有的腐蚀性环境参数,并评估它们对电缆管道的腐蚀性;应尽可能收集路由区的海洋规划和开发活动资料,主要包括渔业、矿产资源开发、交通运输通信、电力、水利、市政、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底人为废弃物、旅游区、倾废区、科学研究试验区、军事活动区等。

2.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应对各比选路由方案的登陆场址进行踏勘,主要包括:登陆点附近的村镇分布、土地利用情况、海岸性质及周边的海洋开发活动情况;登陆场址的自然条件及已有工程的登陆情况。现场踏勘完成后应编制现场踏勘报告,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登陆场址的现场描述,包括现场照片、登陆点位置及相关图件;登陆点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开发活动情况;当地的调访情况及支持条件等。

3.编制报告

在广泛收集资料、调研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进行路由条件的综合评价以及路由方案的必选,编制海缆路由的选址《路由桌面研究报告》。报告中应包括但不仅限于:概述、登陆点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路由区工程地质条件、路由区海洋水文气象要素、路由区海底腐蚀性环境、路由区海洋开发活动、预选路由条件评价及建议等内容。

桌面预选研究工作流程如图1-11所示。

978-7-111-57260-2-Chapter01-13.jpg

图1-11 桌面预选研究工作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