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采样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海洋采样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采样前,作业人员需要把柱状取样器组装完毕,如尾翼、采样管、刀口、配重铅块、卡环等,并将内衬管放入取样器,以及将组装好的采样器与绞车上的钢缆连接起来。取样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海流、船舶漂移和取样器触底的判别等。一是避免锚链与取样器的钢缆发生缠绕;二是对于深海的取样作业,抛锚已不可能。

海洋采样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对作业船只的要求:作业船具有宽阔的后甲板,船尾配备A型架或吊装滑轮,起吊能力在半吨以上,并配备绞车和足够长度的钢缆(据作业区水深)。

作业船只通过DGPS系统导航进入预设的站位,进入站位范围(作业船与站位一般相距50m以内),取样前实时定位和测水深,并记录;当取样器到达海底时刻实时定位,并记录。

在采样前,作业人员需要把柱状取样器组装完毕,如尾翼、采样管、刀口、配重铅块、卡环等,并将内衬管放入取样器,以及将组装好的采样器与绞车上的钢缆连接起来。在作业船只进入采样站位范围(逆流方向驶入)时,作业人员通过操作绞车将采样器慢慢放入水下(离海底一般保持15m左右),然后作业船只慢速将采样器沿直线航向拖到采样站位(此时船舶处于漂泊状态),立即让采样器自由落体插入海底,获取沉积物柱状样品。若两次未采到足够长度的样品,则改为表层采样。同样,表层样采样前需要把蚌式采样器的抓斗和钢缆(或绳)拉好(钢缆或绳是与绞车相连的),使抓斗处于张开状态,并将支杆放入搭钩内,这样抓斗就不会紧闭。作业人员通过操作绞车将蚌式采样器慢慢放入水中,当采样器到达海底时,轻松一下钢缆(或绳),支杆和搭钩就会自动松开,然后通过绞车提起采样器,这时采样抓斗会自动关闭,在关闭的同时会将海底沉积物(一般为10cm深)采入蚌式采样器中。

取样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海流、船舶漂移和取样器触底的判别等。

1.海流对取样作业的影响

海流分为表层海流和中层海流,在接近海底的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流很小或近似为零,而海流对作业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取样器触底之后,因此海流对取样器本身影响不大,而对连接取样器的钢缆会起作用,会使钢缆在海水中成弧形,即钢缆不是在铅垂方向上与取样器连接,由于取样器所受拉力是沿钢缆方向,因此取样器受到了一个具有水平分力的拉力,如果水平分力过大,就有可能将取样器拖倒。

减小海流对取样器影响的办法有:

1)实际作业时,尽量选择海流较小的时段进行,船舶要逆流慢速进入采样站位范围;(www.xing528.com)

2)在取样器触底后,继续施放钢缆,使钢缆在海流作用下处于不断改变弧形形状的过程中,从而减小海流对取样器的作用力;

3)尽可能加快施放速度,使得钢缆的弧形变形减小。

2.船只漂移对取样作业的影响

取样作业时,船只一般都处于漂泊状态,不宜抛锚。一是避免锚链与取样器的钢缆发生缠绕;二是对于深海的取样作业,抛锚已不可能。这样船只在海风和表层海流的作用下将产生漂移,漂移的速度与海风和表层海流的大小有关。一般在1~2级海风下作业时,船只漂移的速度约为(30~60)m/min。这种漂移对取样作业的影响与海水深度有关。当海水较浅时,较小的漂移距离也会造成取样器钢缆较大的倾斜角,从而使在提取取样器时的阻力加大,还可能将取样器拉弯。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有动力定位能力的船只,作业时及时调整船只的位置和朝向。对于不具备动力定位的船只,应尽可能缩短取样作业的时间。

3.取样器触底的判别

实际使用中,判别取样器是否触底是整个作业的关键,在没有触底检测设备时,全凭作业人员的经验,判断的依据是,对于浅水作业,取样器触底时,由于钢缆所受拉力的突变,钢缆会有颤动;对于深海,钢缆的自重已和取样器重量相当甚至更大时,钢缆的颤动已观察不到,就要对施放深度进行估计。估计的依据主要有:测深仪测出的水深、钢缆的施放长度(绞车提供)及钢缆与海面的倾斜角度。由于海流的影响,钢缆入水后往往不是垂直海面的,会发生倾斜,而且随着施放深度的加大,倾斜角也变大。如无海流的影响,钢缆在水下的形状近似为悬链线,而按悬链线来计算施放深度则较为复杂,而且钢缆的倾斜角往往也是估计值,也会对估算带来误差,如果作业水域存在海流甚至上下水层的海流方向不同,钢缆在水下的形状更复杂而且无法预知,估算就更不准确。目前,有效解决取样器触底判别的有效方法是采用可视系统或Pinger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