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爆破技术的内在作用或者爆破技术的内部效应

爆破技术的内在作用或者爆破技术的内部效应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爆破作用只发生在岩石内部,未能到达自由面。药包的这种作用,叫作爆破的内部作用。工程爆破中应该尽量减少压缩粉碎区的形成,从而提高炸药能量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爆破气体作用在爆炸空腔的岩壁上,形成准静应力场。因此必须掌握爆破地震波危害的规律,采取降震措施,尽量避免和预防爆破地震的严重危害。

爆破技术的内在作用或者爆破技术的内部效应

下面在炸药类型一定的前提下,对单个药包爆炸作用进行分析。

岩石内装药中心至自由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通常用W表示。对于一定的装药量来说,若最小抵抗线W超过某一临界值(称为临界抵抗线We),可以认为药包处在无限介质中。此时当药包爆炸后在自由面上不会看到地表隆起的迹象。也就是说,爆破作用只发生在岩石内部,未能到达自由面。药包的这种作用,叫作爆破的内部作用。

炸药在岩石内爆炸后,引起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坏。如果设想将经过爆破作用的岩体切开,便可看到如图7-1所示的剖面。根据炸药能量的大小、岩石可爆性和炸药在岩体内的相对位置,岩体的破坏作用可分近区、中区和远区三个主要部分,亦即压缩粉碎区、破裂区和震动区三个部分。

图7-1 药包在岩体内的爆炸作用

R0—药包半径;1—近区(压缩粉碎区),(2~7)R0;2—中区(破裂区),(8~150)R0
3—远区(震动区),(150~400)R0

1.压缩粉碎区的形成特征

爆破近区是指直接与药包接触、邻近的那部分岩体。当炸药爆炸后,产生两三千摄氏度的高温和几万兆帕的高压,形成每秒数千米速度的冲击波,伴之以高压气体在微秒量级的瞬时内作用在紧靠药包的岩壁上,致使近区的坚固岩石被击碎成为微小的粉粒(为0.5~2 mm),把原来的药室扩大成空腔,称为粉碎区;如果所爆破的岩石为塑性岩石(如黏土质岩石、凝灰岩、绿泥岩等),则近区岩石被压缩成致密坚固的硬壳空腔,称为压缩区。

爆破近区的范围与岩石性质和炸药性能有关。例如,岩石密度越小,炸药威力越大,空腔半径就越大。通常压缩粉碎区半径为药包半径R0的2~7倍,破坏范围虽然不大,但却消耗了大部分爆炸能。工程爆破中应该尽量减少压缩粉碎区的形成,从而提高炸药能量的有效利用。

2.破裂区的形成特征

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强烈的冲击波和高温、高压爆轰产物将炸药周围岩石破碎压缩成粉碎区(或压缩区)后,冲击波衰减为应力波。应力波虽然没有冲击波强烈,剩余爆轰产物的压力和温度也已降低,但是,它们仍然有很强大的能量,将爆破中区的岩石破坏,形成破裂区。(www.xing528.com)

通常破裂区的范围比压缩粉碎区大得多,如压缩粉碎区半径一般为(2~7)R0,而破裂区的半径则为(8~150)R0,所以,破裂区是工程爆破中岩石破坏的主要部分。破裂区主要是受应力波的拉应力和爆轰产物的气楔作用形成的,如图7-2所示。由于应力作用的复杂性,破裂区中有径向裂隙、环向裂隙和剪切裂隙。

图7-2 破裂区裂隙形成应力作用示意图

(a)径向裂隙;(b)环向裂隙;(c)剪切裂隙
σ1—径向压应力;σ2—切向拉应力;σ1′—径向拉应力;σ2′—切向压应力

(1)径向裂隙的产生。当粉碎区形成后,冲击波衰减成应力波,其压力已低于岩石的抗压强度,不足以压坏岩石,但仍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岩石周围传播,相应地使岩石质点产生径向位移,其径向压应力σ1导致切向拉应力σ2的产生。因为岩石的抗拉强度仅为其抗压强度的1/10~1/50,当σ2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该处岩石即被拉断,构成与粉碎区贯通的径向裂隙,它以相当于应力波波速的0.15~0.4倍的速度向外延伸,如图7-2(a)所示。与此同时,爆破气体作用在爆炸空腔的岩壁上,形成准静应力场。在高压气体的膨胀、挤压、气楔作用下,径向裂隙继续扩展和延伸,并且在裂隙尖端处的气体压力下引起应力集中,加速裂隙的扩展,形成了靠近压缩粉碎区的内密外疏、开始宽末端细的径向裂隙网。

(2)环向裂隙和剪切裂隙的形成。在冲击波、应力波作用下,岩石受到强烈的压缩,积蓄了一部分弹性变形能。当粉碎区空腔形成、径向裂隙展开、压力迅速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原先在药包周围的岩石释放出在压缩过程中积蓄的弹性变形能,并转变为卸载波,形成与压应力波作用方向相反的径向拉应力σ′1使岩石质点产生反向的径向运动。当此径向拉应力σ′1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该处岩石被拉断形成环向裂隙,如图7-2(b)所示。

在径向裂隙与环向裂隙形成的同时,由于径向应力与切向应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岩石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还可能形成剪切裂隙,如图7-2(c)所示。

(3)破裂区。应力作用首先形成了初始裂隙,接着爆轰气体的膨胀、挤压、气楔作用助长裂隙的延伸和扩展,只有当应力波与爆轰气体衰减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停止裂隙扩展。这样,随着径向裂隙、环向裂隙和剪切裂隙的形成、扩展、贯通,纵横交错、内密外疏、内宽外细的裂隙网将岩体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碎块。靠近压缩粉碎区处岩块细碎,远离压缩粉碎区处大块增多,或只出现延伸的径向裂隙。在应力和气楔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在(8~150)R0范围内构成了破裂区。

3.震动区效应

爆破近区(压缩粉碎区)、中区(破裂区)以外的区域称为爆破远区。该区的应力波已大大衰减,渐趋于正弦波,部分非正弦波性质的小振幅振动,仍具有一定强度,足以使岩石产生轻微破坏。当应力波衰减到不能破坏岩石时,只能引起岩石质点做弹性振动,形成地震波。

爆破地震瞬间的高频振动可引起原有裂隙的扩展,严重时可能导致露天边坡滑坡、地下井巷的冒顶片帮以及地面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破裂、损坏或倒塌等。地震波是构成爆破公害的危险因素。因此必须掌握爆破地震波危害的规律,采取降震措施,尽量避免和预防爆破地震的严重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