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牦牛绒与驼绒纤维的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分析

牦牛绒与驼绒纤维的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分析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牦牛绒纤维是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髓质层极少,这有利于储存空气,因此,牦牛绒制品保暖、耐起毛起球、耐磨,是继羊绒纤维之后的又一珍贵稀有动物纤维,有“钻石纤维”的美誉。采用TM3000型扫描电镜观察牦牛绒与驼绒纤维在放大2500倍时的纤维表面形态结构,测试结果如图5-1所示。有髓毛含量低是牦牛绒(毛)纤维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其品质优良的主要标志。

牦牛绒与驼绒纤维的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分析

牦牛是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全世界的牦牛数量约为1400万头,其中我国占95%以上。中国的牦牛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它的绒毛光泽润美、自然柔和、手感柔软、强力高、耐腐蚀、吸湿性和透气性以及保暖性能极佳。牦牛绒纤维是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髓质层极少,这有利于储存空气,因此,牦牛绒制品保暖、耐起毛起球、耐磨,是继羊绒纤维之后的又一珍贵稀有动物纤维,有“钻石纤维”的美誉。

骆驼被称作沙漠之舟,生长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等地区。目前,我国驼绒毛年产量在2500 t左右,其中少量出口到国外,大部分在国内使用。我国骆驼主要作为沙漠中的运输工具,绒毛被应用在纺织服装上。驼绒呈棕黄色,纤维蓬松柔软、保暖御寒,是制作高档毛纺织品的重要原料之一。驼绒的粗绒毛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制作粗呢和地毯。细绒毛纤维因其产品轻薄、保暖,被大量使用在衣服衬里、装饰花边、窗帘布等方面。如今驼绒与其他天然纤维混纺而成的围巾因其舒适干爽、手感好、保暖性佳而受到很多服装设计师和消费者的青睐。

采用TM3000型扫描电镜观察牦牛绒与驼绒纤维在放大2500倍时的纤维表面形态结构,测试结果如图5-1所示。

由图5-1可知,黑牛绒纤维的鳞片呈瓦片状包覆在毛干上,鳞片的边缘层张开,但张角不显著;青牛绒纤维表面鳞片角质层不光滑,鳞片层厚、边缘有小裂角,鳞片多呈大环形或复瓦状,仅仅贴附在毛干上,毛越粗,鳞片结构越模糊,可见度小;驼绒纤维的鳞片表面角质层比较光滑,鳞片呈斜条形或不规则的非环形,鳞片层边缘翘角小,鳞片与毛干之间的倾角很小,表面纹路模糊,棱基低,因而驼绒纤维表面光滑、手感柔软。(www.xing528.com)

图5-1 纤维表面形态结构

在不同类型牦牛绒(毛)纤维的髓质分布中,有髓毛(连续状)仅占8.3%,无髓毛占75.8%,点状、断续状髓毛占15.92%,说明75%以上的牦牛绒纤维是无髓的。有髓毛含量低是牦牛绒(毛)纤维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其品质优良的主要标志。牦牛不同部位的毛纤维中,背部有髓毛最多,占23.17%;臀部次之,占3.12%;腹部除有少量断续、点状的髓质外全为无髓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