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机械设计入学考试试题15

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机械设计入学考试试题15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链传动B.蜗杆传动C.带传动D.齿轮传动5.在一般情况下,________的寿命最短。A.开式齿轮传动B.V带传动C.圆柱齿轮传动D.蜗杆传动6.普通V带由四部分组成,其承受工作拉力的部分主要是________。A.T1-T2B.T1C.T2D.T1+T215.针入度是一种表示_______的方法。

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机械设计入学考试试题15

15-1 是非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15-2 单项选择题

1.D;2.A;3.D;4.C;5.B;6.A;7.D;8.C;9.B;10.C;11.C;12.A;13.B;14.D;15.B。

15-3 简答分析题

1.答:GB表示“国标”;T表示“推荐标准”;◇◇◇◇表示“标准编号”;△△△△表示“公布年代”。JB表示“机械工业行业标准”。

2.答:①可以在高速级大齿轮的下方安装一个溅油轮;②把减速器的分箱面设计成倾斜的;③重新分配二级传动比。

图2-15-1

1—大带轮;2—张紧轮;
3—V带;4—小带轮

3.答:在V带传动中,张紧轮不宜装在紧边,应装于松边的内侧并且靠近大带轮处。因为V带较厚,这样安装既能使带只受单向弯曲,而且又能防止小带轮包角减小。改正后的张紧布置方案如图2-15-1所示。

4.答:轮1同侧齿面每转一周接触两次,应力循环次数较其他齿轮多一倍,故接触疲劳强度最差。

轮2和轮2′每转一周轮齿两侧各受力一次,齿轮受对称循环应力,其弯曲疲劳强度极限应力值为脉动循环时应力的70%,故弯曲疲劳强度最差。

5.答:(1)滑动轴承油膜压力沿轴向及周向的分布如图2-15-2所示;

图2-15-2

(2)偏心距e、偏位角φa以及最小油膜厚度hmin的标注可见图2-15-2a;

(3)滑动轴承承载能力计算式中三重积分的上、下限位置的标注可见图2-15-2。

6.证明:对于塑性材料,经过试验得出的极限应力关系式为

式(2-15-1)在坐标系上的曲线如图2-15-3所示的一个单位圆,则计算安全系数

图2-15-3

各线段的长度

代入式(2-15-2)为

将式(2-15-3)、式(2-15-4)代入式(2-15-1),得

=1,亦即

15-4 计算分析题

1.解:(1)带的线速度

根据F1+F2=2F0=2×233.5=467(N)以及

可得紧边拉力及松边拉力分别为

F1=334.8(N),F2=132.2(N)

紧边拉应力及松边拉应力分别为

小带轮上的弯曲应力和大带轮上的弯曲应力分别为

离心拉应力为

作用于带上的最大应力为

σmax1cb1=5.87+0.057+18.33=24.26(MPa)

(2)各应力各占最大应力σmax的百分比为

显然,弯曲应力对带的寿命影响最大。

2.解:(1)此连接可能失效形式是:螺栓被拉断,底板左移,底板左边缘被压溃或底板右边缘松动。

(2)由底板不左移条件得fF0z≥KsF,故

(www.xing528.com)

由翻转力矩引起的工作拉力为

螺栓的总拉力为

所需螺栓的小径为

查表1-15-1,可选择公称直径d=20mm的螺栓。

3.解:(1)为使Ⅱ轴所受的轴向力抵消一部分,齿轮3应为左旋,齿轮4应为右旋。Ⅱ轴上齿轮所受各分力的方向如图2-15-4所示。

(2)作用在齿轮1上的转矩为

图2-15-4

作用在齿轮1上的圆周力为

于是,作用在齿轮2上的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分别为

作用在齿轮3上的转矩为

齿轮3的分度圆直径,则作用在齿轮3上的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分别为

Fa3=Ft3tanβ=1.91×107tanβ=1.91×107=1.91×107

4.解:(1)齿轮所受的圆周力和径向力分别为

力的方向如图2-15-5a所示。

(2)轴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最大弯矩

轴在垂直面上所受的最大弯矩为

合成的最大弯矩为

轴所受的转矩为

图2-15-5

轴的弯矩图、合成弯矩图和转矩图分别如图2-15-5b、c、d、e所示。

(3)在作用最大弯矩的轴截面上,弯曲应力为

因为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故σm=0,σab=8.41MPa。

(4)在作用最大弯矩的轴截面上,扭转切应力为

因为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故τma=0.5τT=0.5×10=5(MPa)。

5.解:(1)查图可得:当L10=1×106r时,C=45kN。

(2)轴承的寿命

15-5 结构分析题

解:在图1-15-9中标有序号处的错误及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

①轴承盖过定位,此处应有间隙;

②轴肩过高,轴承无法拆卸;

③键太靠近轴肩,不利于减缓应力集中;

④齿轮处轴段长度与轮毅长度相等,齿轮轴向定位不可靠;

⑤调整环不应设在轴承透盖处;

⑥精加工面过长,且右轴承装拆不便;

⑦轴上两键槽未布置在同一母线上,加工工艺性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