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溶性还原染料的性能及染色方法探析

可溶性还原染料的性能及染色方法探析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溶性还原染料按母体染料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溶靛素和溶蒽素两种,两者统称印地科素。可溶性还原染料可溶于水,对纤维素纤维具有亲和力,染料的扩散性、匀染性较好。由于可溶性还原染料的亲和力较低,因此这类染料更适合轧染生产。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产品的牢度较好,染色比较匀透,主要用于浅、中色泽的染色。可溶性还原染料卷染的工艺流程为:染色→显色→水洗→中和→皂煮→水洗。

可溶性还原染料的性能及染色方法探析

可溶性还原染料按母体染料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溶靛素和溶蒽素两种,两者统称印地科素。可溶性还原染料可溶于水,对纤维素纤维具有亲和力,染料的扩散性、匀染性较好。这类染料对碱和还原剂稳定,但染料分子中的酯键对无机酸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水解,生成还原染料的隐色体。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对氧化剂较稳定,但在酸性条件下,染料对氧化剂不稳定,会发生水解、氧化而生成相应的还原染料,这一过程称为显色。显色所用酸为硫酸,常用氧化剂为亚硝酸钠。如溶靛素艳桃红IR的显色反应为:

可溶性还原染料可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然后在酸和氧化剂的作用下显色,转化为不溶性的还原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可溶性还原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比相应的还原染料低得多,浸染时应加食盐或元明粉促染,否则,染料的上染百分率较低。由于可溶性还原染料的亲和力较低,因此这类染料更适合轧染生产。

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产品的牢度较好,染色比较匀透,主要用于浅、中色泽的染色。其染色方法有卷染和轧染两种。

可溶性还原染料卷染的工艺流程为:染色→显色→水洗→中和→皂煮→水洗。(www.xing528.com)

卷染时,染液中含有染料0.3~5g/L,亚硝酸钠0.7~5g/L,纯碱0.5~1.5g/L,食盐10~30g/L。染料分两次加入,染前加入60%~70%,第一道末加入剩余的染料;食盐可在第三、第四道末各加入一半。染液中加入纯碱是为了抵消空气中酸性气体的影响,使染液稳定。染色浴比1∶3~1∶5,染色温度30~60℃。对于溶解度大、直接性低的染料,可在室温染色;对于直接性较高的染料,可采用较高的染色温度,以有利于染料的透染和匀染。显色时,硫酸的用量根据染料的用量和显色性能而定,一般为20~40g/L。对于显色较慢的染料,可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和温度。带有染料和亚硝酸钠的织物进入硫酸浴后,染料发生水解、氧化而显色。显色后,织物先经水洗、纯碱中和(纯碱2~3g/L),再充分皂煮、水洗。皂煮对染色产品的色光十分重要。

可溶性还原染料轧染的工艺流程为:浸轧染液→烘干(或透风)→显色(浸轧显色液→透风)→水洗→中和→皂煮→水洗→烘干。染液中一般含有染料、亚硝酸钠、纯碱、分散剂等。轧染温度一般为50~70℃。织物浸轧染液后,可烘干后再显色(干显色)或透风10~15s后再显色(湿显色),干显色能减少织物上的染料在显色液中的溶落,而且显色液的浓度容易控制,匀染性较好,但烘干应均匀。显色液中硫酸的浓度一般为25~40g/L,显色温度为50~70℃。浸轧显色液后的透风是为了延长显色时间,使染料充分显色,透风时间一般为10~20s。织物上残余的酸用纯碱进行中和,纯碱的浓度为5~8g/L,温度50~60℃。最后进行皂煮、水洗和烘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