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箝位电容Cc与辅助谐振电感L1的谐振频率远低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中,由于二极管VD2的单方向导电性,可以阻止由于V1和V3共同导通而引起的输出电容被短路的问题。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的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驱动信号与传统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中驱动信号的对比如图8-10所示。图8-11 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工作等效电路t0时刻之后,V1在零电压条件下被驱动开通。

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为了分析方便,首先做出如下假定:

•MOSFET被看作是理想开关器件,并联了反并二极管。

•输入电感L足够大,在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入电感电流iL变化很小,可以视作恒定。

•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两端的电容是寄生电容和外加电容的总和。

•输出滤波电容Co足够大,可视作恒压源。

•箝位电路中箝位电容Cc取值足够大,使得箝位电容电压也可被认为在一个开关周期内恒定。

•箝位电容Cc与辅助谐振电感L1的谐振频率远低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

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中主开关管V1和辅助开关管V3的驱动信号与复合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中主开关管、辅助开关管的驱动信号相同,为了箝位主开关管和二极管上的电压,辅助开关管只是在主开关管和二极管共同导通时,即二极管向主开关管换流的阶段才处于关断状态,因此在一个开关周期中,辅助开关管的占空比是基本固定的。而主开关管的占空比会随着输入电压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对输入电流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中,由于二极管VD2的单方向导电性,可以阻止由于V1和V3共同导通而引起的输出电容被短路的问题。避免了在传统的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中,当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被误触发而同时导通时,在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中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引起电路的损坏的问题。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的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驱动信号与传统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中驱动信号的对比如图8-10所示。

978-7-111-40752-2-Chapter09-52.jpg

图8-10 两种有源箝位PFC变换器的驱动信号的对比

对于PFC变换器,在输入电流一个工频周期的正、负半波内,其工作过程是类似的,这里就以正半波内的一个开关周期为例进行分析。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变换器中共有6个工作状态,如图8-11所示。各个工作状态的主要波形如图8-12所示。

阶段1(t0t1):在t0时刻之前(阶段6中),升压二极管VD2在导通,辅助开关管V3被关断,这时流过辅助谐振电感L1的电流与图中所示的方向相反,在辅助谐振电感L1的反向电流的作用下,辅助开关管V3的并联电容C3被充电,而主开关管的并联电容C1被放电,主开关管V1两端的电压逐渐下降。如果辅助谐振电感L1中的能量足够大,到t0时刻,主开关管V1两端的电压降为零,其体内二极管开始导通,主开关管可以在零电压条件下导通,这时辅助开关管V3的并联电容C3充电完成,辅助开关管V3两端的电压被箝位为输出电压Vo,直到t1时刻。

978-7-111-40752-2-Chapter09-53.jpg

图8-11 最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工作等效电路

t0时刻之后,V1在零电压条件下被驱动开通。开始二极管向主开关管的换流过程,即二极管的反向恢复过程,这时主开关管V1与辅助谐振电感L1电流线性增加,而二极管中电流线性减小,电流变化率为

978-7-111-40752-2-Chapter09-54.jpg(www.xing528.com)

即由于辅助谐振电感的存在,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的变化率得到了抑制,使得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的峰值没有硬开关条件下那么高,从而减少了反向恢复过程中主开关管和二极管中的损耗。通常反向恢复电流的变化率满足式(8-48)即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二极管反向恢复抑制结果。

978-7-111-40752-2-Chapter09-55.jpg

阶段2(t1t2):t1时刻,二极管VD2中的电流下降到零,二极管反向关断。辅助谐振电感L1和升压二极管并联电容C2、辅助开关管并联电容C3开始谐振。C2被充电,C3被放电。到本阶段末t2时刻,辅助开关管V3两端的电压下降为零,其体内二极管开始导通,L1C2C3的谐振停止。所以辅助开关管V3总是在零电压条件下导通。而升压二极管VD2两端电压被箝位在输出电压Vo,并保持到t3时刻。

t0t2)对应于主开关管的占空比损失,在本书中表示为D0T。相对于整个开关周期,阶段1和2非常短暂,因此D0一般远小于1。

阶段3(t2t3):辅助开关管V3的体内二极管在t2时刻开始导通,V3总是在零电压下开通的。从t2开始,箝位电容Cc开始通过辅助谐振电感L1放电,因为箝位电容Cc比较大,所以电容上的电压近似不变。L1中的电流变化率为

978-7-111-40752-2-Chapter09-56.jpg

这个阶段也是输入电感L储能增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输入电压Vi给输入电感L充电,电感L中的电流变换率为

978-7-111-40752-2-Chapter09-57.jpg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时刻t3,主开关管V1关断。这个阶段的长度是由PWM占空比决定的。

阶段4(t3t4):在t3时刻,主开关管V1被关断。由于主开关管V1并联电容C1和二极管并联电容C2的作用,主开关管是在零电压条件下关断的。在输入电感电流iL的作用下,主开关管并联电容C1被充电,升压二极管VD2并联电容C2被放电,到t4时刻,升压二极管VD2两端的电压降低至零,VD2开始导通。主开关管V1两端电压达到Vo,本阶段结束。

阶段5(t4t5):t4时刻,升压二极管VD2导通。在这个阶段里,储存在输入电感L的磁量通过VD2向负载释放,主开关管V1两端电压被箝位为Vo。本阶段持续时间也是由PWM占空比决定的。

阶段6(t5t6):t5时刻,辅助开关管V3被关断,升压二极管VD2保持导通。此时辅助谐振电感L1中的电流已经变为负向,所以主开关管并联电容C1被放电,辅助开关管并联电容C3被充电。如果辅助谐振电感L1中的能量足够大,到t6时刻,主开关管V1两端的电压可以下降为零,其体内二极管开始导通。主开关管V1可以在零电压条件下导通,到t6时刻,V3两端的电压达到VoC3充电完成,V3两端的电压被箝位为Vo,直到t1时刻。

t6时刻之后,重复下一个开关周期。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变换器的一个开关周期内,主开关管V1、辅助开关管V3和二极管VD2都是被箝位的,箝位电压均为Vo。辅助开关管总是零电压开关的,而主开关管在满足软开关条件时,可以实现零电压开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