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控制技术解析

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控制技术解析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7为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的控制框图,也由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构成。图3-27 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的控制框图电流控制环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电流传感器测得的开关管的电流,一旦达到电流参考信号iref,比较器反转,复位RS触发器,关断开关管。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采用变频控制,开关频率随输入交流电压和输出负载的变化,因此需要依据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和纹波,精心设计输入电源侧EMI滤波器。

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控制技术解析

图3-27为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的控制框图,也由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构成。电压外环的作用是控制变换器的输出直流电压,电流内环作用是使输入电流波形控制为正弦波,使输入电流波形跟踪电网电压的波形变化。

图3-27中,输入交流电压vs经过二极管全桥整流后获得直流电压vd,经过电阻分压后得到一个馒头形波形信号vd1,用于Boost型电感电流波形控制。将参考电压Vref和Boost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Vo的反馈信号分别送入电压调节器(VA),进行误差计算,电压调节器(VA)输出ISM反映了PFC变换器需要向负载输出功率的大小。由于电压外环的带宽设计得较低,因此在一个工频周期里,电压调节器VA输出可视为恒定。通过乘法器MP,将电压调节器VA输出的近似直流信号ISM与馒头形波形信号vd1相乘,得到电流参考信号iref。电流参考信号iref仍保持为馒头形波形,跟踪电网瞬时电压波形变化,只是馒头形波形信号的幅度受到电压调节器VA输出ISM的调节。

978-7-111-40752-2-Chapter04-103.jpg

图3-27 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的控制框图

电流控制环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电流传感器测得的开关管的电流(或电感电流),一旦达到电流参考信号iref,比较器反转,复位RS触发器,关断开关管。于是Boost型变换器进入电感电流通过Boost型二极管向负载传递能量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感中的磁能逐步减小,电感电流也逐步减小,最后电感电流减小到零。一旦电感电流过零以后,过零检测电路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置位RS触发器,于是再次开通开关管,电路进入新的一个开关周期,Boost型二极管截止,电路进入电感储存磁能阶段。在该阶段,负载能量仅由输出滤波电容提供,电感电流线性上升,上升的斜率与输入电网电压的瞬时值成正比。一旦电感电流达到电流参考信号iref,比较器再次反转,复位RS触发器,于是关断开关管。图3-27中,通过在Boost型电感上增加一个辅助绕组,用于电感电流过零检测(ZCD)。

Boost型变换器工作在CRM下,电感电流的波形呈三角波,电感电流波形中的各三角波峰值跟踪乘法器输出的馒头形波形信号,也就是跟踪电网电压波形。这样电感电流平均值的波形近似为一个正弦波,并且与输入电压同相位,达到了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www.xing528.com)

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采用变频控制,开关频率随输入交流电压和输出负载的变化,因此需要依据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和纹波,精心设计输入电源侧EMI滤波器。

工作在CCM下的优点是:输入电流的纹波会比较小,EMI滤波器体积也较小,变换器中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流应力也较小。CCM的缺点是:输入电感值比较大,而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高频工作时存在较大的开关损耗。

DCM的优缺点正好和CCM相反。其优点是:输入电感值比较小,并且不存在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其缺点是:输入电流的纹波很大,需要较大的EMI滤波器,变换器中开关管和二极管中的峰值电流达到同等功率CCM变换器中的两倍以上,因此通态损耗较大。

一般来说,DCM比较适合小功率应用,如功率在数瓦至数百瓦之间的应用,而CCM比较适合更大的功率应用场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