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管理多款式生产流水线

如何管理多款式生产流水线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款式流水线是在流水线上同时生产同一种类的不同款式,这样的流水线常出现在中等规模的生产中。多款式流水线对款式的要求取决于所需设备的情况、工序的顺序、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等。同样,也可以为流水线上每一款式绘制出各自的工艺流程图,分析它们工序顺序的相同性和不同性,以便于把不同款式编制在同一个流水线中。多款式流水线设计主要体现在它的配料方式和选择节拍上。例2:分析女大衣多款式流水线。

如何管理多款式生产流水线

多款式流水线是在流水线上同时生产同一种类的不同款式,这样的流水线常出现在中等规模的生产中。多款式流水线对款式的要求取决于所需设备的情况、工序的顺序、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等。

首先分析典型款式,所谓的典型款式是多个款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款式,研究这一组款式的结构和工艺上的特点及其各项指标。用这组款式中的最小工序作为缝制部分、组装部分和后整部分的最小工序。从表5-5-1中可以比较详细地知道各个款式加工的工序情况,如不同款式间有多少工序相同,在同一工位上可以缝制出多少款式的相同工序等。同样,也可以为流水线上每一款式绘制出各自的工艺流程图,分析它们工序顺序的相同性和不同性,以便于把不同款式编制在同一个流水线中。如前节所述多款式的配料方式可分为封闭型、开放型和混合型,选择采用哪种方式配料与款式间的相似系数有关。

表5-5-1 4个款式的女风衣间的工序相似系数

两款式间的相似系数KX为:

式中:2——表示两个款式;

NG——两款式总共不可分工序的数量。

NT——两款式相同的不可分工序的数量;

例1:计算4个款式女风衣间的相似系数。分别根据上述公式计算两款式之间的相似系数:A—B、A—C、A—D、B—C、B—D、C—D。如A、B款式的不可分工序数分别为280和307。经过分析它们的工艺流程图得知两款式相同的不可分工序数为190,计算A、B两款的相似系数为:

表5-5-1列出了其他任何两款式间的相似系数值,我们可以根据款式间的相似系数来安排流水线上的配料次序:B—C(0.85),C—D(0.70)和C—A(0.58),这样可得出放料的次序为B—C—D—A。

多款式流水线设计主要体现在它的配料方式和选择节拍上。对于低产量流水线上款式间的额定工时差不超过15%、中产量流水线不超过7%、高产量流水线不超过3%的情况下,通常选择自由节拍开放式配料的流水线。一般款式的数量不超过6个,流水线上的工位摆放不变动,有时在同一工位上有一两台设备。款式间面料的机械物理性不应相差太大,如不同颜色的面料,就需要在款式变换时调换机线的颜色,从而增加了流水线上的浮余时间。当款式的额定工时差不超过10%时,需要计算出它们的平均额定工时TP,计算公式:

式中:n——流水线上加工的款式数量;

——所有款式额定工时的总和;

——款式数量总和。

此时节拍可采用下面的公式:

式中:N——流水线上工人的数量。

如果流水线上款式间的额定工时差在10%~15%时,则需要对每一款式进行分析。而对于流水线上款式间的额定工时差在15%~20%时,需要选择封闭式放料方式。这种方式对款式有较高的要求,相同的使用设备、相同的面料和相同的加工工艺等,所以生产中很少用到这种方式,常用自动调控传输系统来代替这种流水线方式。

例2:分析女大衣多款式流水线。女大衣流水线上有3个款式,工人数量80人,日工作8h。3个款式的额定工时分别为4.4h、4.11h、4.15h。

经过分析这些女大衣的额定工时差小于15%,所以选择开放式配料方式。

多款式的平均额定工时:

日产量:

该多款式的节拍:

例3:工人90人,加工4个款式A、B、C、D的额定工时分别为12600s、11500s、12000s、11400s,数量分别为1000件、1300件、2000件、1500件(每3天一提货)。各款式应选择什么方式配料生产?每天需加工品种的数量(以每天工作8h计算)是多少?

若选择封闭型配料,4个款式A、B、C、D的配料顺序可为:(www.xing528.com)

若选择开放型配料,4个款式A、B、C、D的配料顺序可为:A……A→B……B→C……C→D……D

B、C、D产品的额定工时相对于A产品的额定工时的比分别为:

从额定工时的比可以看出额定工时的差小于15%,所以宜选择开放型配料方式。生产款式A、B、C、D的节拍分别为:

A、B、C、D款式的产量比为:

款式A的日产量为:

通过每日款式B、C、D的产量相对于款式A的比率,可算出需加工款式A的日产量:

这样可计算出其他款式B、C、D的需加工的日产量为:

小结

本章分析了服装工业生产流水线中工序组织的工作内容,介绍了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工业生产流水线的设计种类和步骤,并对工序进行了剖析。

本章的重点是对合理组织生产基本要求的掌握以及对工序间组合方法和特点的理解。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不可分工序 组成工序 产品的额定工时 负荷系数 节拍

2.划分不可分工序的依据有哪些?应注意哪些问题?

3.工序组织主要包括哪几项工作?具体说明。

4.组织工序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5.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并具体说明它们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6.生产流水线的设计有哪些种类?其设计过程有哪些步骤?

7.工序间的组合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8.如何计算流水线的负荷系数?

9.流水线上的工位摆放的目的?摆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