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铆接工艺方法及注意事项

铆接工艺方法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冷铆要求铆钉有良好的塑性。铆接机冷铆时,铆钉直径最大不得超过25mm。铆接所需外力与冷铆相比明显减小,所以直径较大的铆钉和大批量铆接时,通常采用热铆。穿钉动作要迅速、准确,力求铆钉在高温下铆接。顶把上的凹头形状、规格都应与预制铆钉头相符。对接缝紧密性要求较高的结构,在铆接后尚需进行敛缝。图7-40 铆接过程示意图1—凹头 2—铆钉 3—工件 4—顶把

铆接工艺方法及注意事项

铆接按铆接温度不同分为冷铆和热铆两种。

1.冷铆

铆钉在常温状态下的铆接称为冷铆。冷铆要求铆钉有良好的塑性。铆接机冷铆时,铆钉直径最大不得超过25mm。铆钉枪冷铆时,铆钉直径一般在12mm以下。

2.热铆

铆钉加热后的铆接称为热铆。铆钉受热后钉杆强度降低,塑性增加,钉头成形容易。铆接所需外力与冷铆相比明显减小,所以直径较大的铆钉和大批量铆接时,通常采用热铆。热铆时,钉杆一端除形成封闭的钉头外,同时被镦粗充实钉孔。冷却时,铆钉长度收缩,对被铆件产生足够的压力,使板缝贴合得更严密,从而获得足够的连接强度。

热铆的基本操作如下:

(1)铆接件的紧固与钉孔修整 铆接件装配时,须将板件上的钉孔对齐,用相应规格的螺栓拧紧。螺栓分布要均匀,数量不得少于铆钉孔数的四分之一。螺栓拧紧后板缝接合面要严密。

在构件装配中,由于加工误差,会出现部分错位孔,故铆接前须用矫正冲或铰刀修整钉孔,使之同心,以确保穿钉顺利。对在预加工中留有余量的钉孔,也需用铰刀进行扩孔修正。为使构件之间不发生移位,需修整的钉孔应一次铰完。铰孔顺序为先铰未拧螺栓的钉孔,铰完后拧入螺栓,然后再将原螺栓卸掉铰孔。

(2)铆钉加热 用铆钉枪铆接时,铆钉需加热到1000~1100℃。加热时,铆钉烧至橙黄色时(约900~1100℃),改为缓火焖烧,使铆钉内外及全部长度受热均匀,烧好的铆钉即可取出铆接(不能使用过热和加热不足的铆钉)。(www.xing528.com)

(3)接钉与穿钉 铆钉烧好后,即可开始铆接。扔钉要准,接钉要稳,接钉后将铆钉穿入钉孔。穿钉动作要迅速、准确,力求铆钉在高温下铆接。

(4)顶钉 顶钉的好坏直接影响铆接质量。顶把上的凹头形状、规格都应与预制铆钉头相符。“凹”宜浅些,顶钉要用力,使形成的钉头与板面贴靠紧密。

(5)铆接 热铆过程如图7-40所示,开始时采用间断送风,待钉杆镦粗后再加大风量,将外露钉杆锻打成钉头形状,如图7-40b所示。钉头成形后,再将铆钉枪略微倾斜地绕钉头旋转一周打击,如图7-40c所示,迫使钉头周边与构件表面密贴,但不允许过分倾斜以免凹头伤及构件表面。

为了保证铆接质量,压缩空气的压力不得低于0.5MPa。铆钉的终铆温度应在450~600℃之间,终铆温度过高,会降低钉杆的初应力,使铆接件不能充分压紧;终铆温度过低,铆钉会发生冷脆现象。因此,热铆过程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对接缝紧密性要求较高的结构,在铆接后尚需进行敛缝。

铆接结束后,应逐个检查铆钉是否合格,发现松动且不能修复的,应铲掉重铆。

978-7-111-43764-2-Chapter07-45.jpg

图7-40 铆接过程示意图

1—凹头 2—铆钉 3—工件 4—顶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