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括而言,对长江鱼类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的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来自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建筑——隔断鱼类、蟹类洄游通道。湖泊的污染更为严重。20世纪中,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及1998年发生了严重洪灾。

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概括而言,对长江鱼类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的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来自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水利工程建筑——隔断鱼类、蟹类洄游通道。20世纪50—80年代,长江流域已建大、小型水库工程(包括塘、堰、坝)近5万座(长江技术经济学会,1999)。

第二,围湖造田——破坏鱼类繁育场所。1949年,江汉湖区共有湖泊1332个,面积8528km2,到1988年只留下843个,缩小了65%。

第三,水域污染——除直接危害鱼、蟹生命外,还破坏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各种饵料生物繁殖。据1999年报道,全流域水质符合地面水一二类标准的区段仅占4.2%,三类占29%,四五类占29%。湖泊的污染更为严重(长江技术经济学会,1999)。

第四,上游植被破坏——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万km2,占流域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长江技术经济学会,1999)。上游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和第二阶梯,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毁坏,很难恢复。森林和草地的减少,使江河径流减少或改道,增加河水混浊度,造成河床淤积,从而破坏鱼类及其饵料生物的栖息场所,洪水频繁,造成人工繁育群体和野生群体的混杂。(www.xing528.com)

第五,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185年汉初至1911年清末的2096年间,长江中、下游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10年1次。其中唐代平均大约18年1次,宋元时期平均5—6年1次,明、清期间平均4年1次,到民国期间,几乎年年遭灾,洪灾有逐渐频繁的趋势。20世纪中,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及1998年发生了严重洪灾(长江技术经济学会,1999)。自20世纪60年代“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每次大洪水都造成大量人工繁殖的后代进入长江及其附属水体,它们对天然基因库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刻的,但短期内是难以评估的。

第六,酷渔滥捕——过度地捕捉亲鱼,严重损害幼鱼,破坏资源。逆向选择导致群体结构的小型化、低龄化。

第七,湖泊的不合理开发——如不适当的人工放养或围养等,导致水生植物锐减,鱼类资源衰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