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次回路接线图及注意事项

二次回路接线图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次回路接线图是按照二次回路的原理图绘制的一种供二次回路安装时使用的施工图样,一般由盘面布置图、安装接线图、端子排接线图组成。元件之间的接线和元件与外部的接线是经过端子排进行的,因此,端子排的接线成了二次回路接线图的主要接线图。

二次回路接线图及注意事项

二次回路接线图是按照二次回路原理图绘制的一种供二次回路安装时使用的施工图样,一般由盘面布置图、安装接线图、端子排接线图组成。

1.盘面布置图

盘面布置图是表明二次设备元件(电器、仪表、信号装置、主令开关等)在控制盘、保护盘、信号盘上安装排列位置和相互间距离尺寸以及盘面几何尺寸的图样,一般按一定的比例画出,图4-118是某变电所继电器屏盘面布置图。盘面布置图直观简单,识读时要掌握元件的规格型号

978-7-111-40872-7-Chapter04-173.jpg

图4-118 某变电所继电器屏盘面布置图

2.安装接线图

安装接线图表明盘面布置图上二次设备元件内部接线及相互之间接线的图样,其中较简单的元件可不画出其内部接线。一般情况下,二次设备元件装设在盘的正面,但接线在盘的背面,因此安装接线图则是盘的背视图。元件之间的接线和元件与外部的接线是经过端子排进行的,因此,端子排的接线成了二次回路接线图的主要接线图。

3.端子排接线图

(1)端子排标注的意义及方法见图4-119。

978-7-111-40872-7-Chapter04-174.jpg

图4-119 端子排标注的意义及方法

978-7-111-40872-7-Chapter04-175.jpg

图4-120 安装接线图中设备编号举例

(2)二次接线的标号 二次回路中,对所有二次设备、原理图中的所有连接导线、端子排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导线,都要进行统一标号。标号可说明设备或回路的性质和用途。

1)二次设备的标号 同一盘柜上常常安装着来自不同装置的二次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母线、断路器等装置,这些装置叫做安装单位。为了区分同一盘柜上不同安装单位的设备,采用罗马数字Ⅰ、Ⅱ、Ⅲ、……来表示安装单位的编号。同一安装单位的所有设备,则按其在盘上的位置,依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出顺序号,见图4-120。

2)二次接线的回路标号实际上是对二次接线的导线进行编号,编号采用等电位原则,即在回路中连接到同一点的全部支路只使用同一数字编号,由二次设备的线圈、接点或电阻等元件所间隔的线段,要作为不同电位的线段,给以不同数字的编号。二次回路按用途分组,每组给以一定的数字范围,交流回路在数字前要加上相别A、B、C、N、P。数字编号一般不超过三位数,表4-10~表4-12给出了不同用途和回路类别的编号数字范围,下面举例说明一下用法。

表4-10 二次回路数字标号范围表

978-7-111-40872-7-Chapter04-176.jpg

表4-11 交流回路数字标号组

978-7-111-40872-7-Chapter04-177.jpg

表4-12 直流回路数字标号组

978-7-111-40872-7-Chapter04-178.jpg

①表4-10中电流互感器回路的数字范围是400~599,对于第二组电流互感器2TA,A相电流互感器的引出线段就记作A421,经电流表线圈后记作A412。C相记作C421、C422,地线记作N421。

②有两组电流互感器1TA、2TA,1TA的A相回路用A411、A412……来标注,2TA的A相则用A421、A422……来标注,也就是同类电器的回路标号互相用十位数或百位数来区别。

③某些主要回路则标以固定的编号,如控制回路正电源用1,负电源用2;信号回路正电源用701,负电源用702;直流正极回路按奇数顺序编号,负极回路按偶数顺序编号;回路中,从正电源开始每经过电压线圈、电容、电阻等,回路极性改变,编号则由奇变偶。

4.二次回路接线图实例

这里仅以某35kV线路控制、保护、信号回路二次回路接线图为例,说明二次回路接线图的读图方法。图4-121是某35kV线路控制保护原理图,图4-122是该35kV线路控制屏盘面布置图,图4-123是该35kV线路控制屏端子排接线图。

978-7-111-40872-7-Chapter04-179.jpg

图4-121 35kV线路控制保护原理图

978-7-111-40872-7-Chapter04-180.jpg

图4-121 35kV线路控制保护原理图(续)

(1)图4-121与图4-117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时在前述内容中已详细介绍了电压、电流回路。因此,这里不讲述其电路原理,读者可参考前述内容看懂该图的每个部分。(www.xing528.com)

(2)图4-122是用于四条35kV线路控制屏的盘面控制图,有四个安装单位(Ⅰ~Ⅳ),图中只标出了Ⅰ#安装单位设备的编号,其他三个回路与之相同。而电阻、熔断器、刀开关、继电器等不在盘面上画出的设备则装在了屏的背面。

(3)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端子排接线图的识读,前面就识图基本知识作了介绍,这里要对照应用,见图4-121和图4-123。

1)读端子排接线图时,应先弄清端子排的用处,是用在保护屏上、还是控制屏上、还是计量屏上或其他屏上,然后看懂控制保护原理图,并正确确定哪些元器件在控制屏上,哪些在保护屏上,哪些在计量屏上或其他屏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能看懂端子排接线图。这里还要注意到屏与屏之间的联系,有些元件是保护屏上的,但是控制屏或计量屏上也要用到这些元件的端子,这样就必须用电缆将这些不同屏上的相同端子连接起来,这些电缆也有特定的编号,编号方法见表4-13。

2)下列回路一般应经过端子排:

978-7-111-40872-7-Chapter04-181.jpg

图4-122 35kV线路控制屏盘面布置图

978-7-111-40872-7-Chapter04-182.jpg

图4-123 35kV线路控制屏端子排接线图

①屏内设备与屏外设备之间连接,其中交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事故音响信号回路及预告信号回路及其他在运行中需要方便断开的回路应经过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

②屏内设备与直接接至小母线的元件(如附加电阻、熔断器或小断路器等)的连接;

表 4-13电缆数字标号组

978-7-111-40872-7-Chapter04-183.jpg

③各安装单位主要保护的正电源应由端子排上接引保护的负电源则应在屏内设备元件间布置成环形,而环形的两端应接至端子排;

④同一屏上各安装单位之间的连接;

⑤为节约控制电缆,需要经本屏转接的回路等。

3)由图可知,电流表A在控制屏上,有功表Wh和无功表VARh在计量屏上,中间继电器1K、2K在保护屏上,因此A的端子N431、N432在该屏端子排上,但是由于电流互感器的信号来自保护屏上,因此设A431、C431及N432并用电缆130#由保护屏引来,为了节约电缆再由此用电缆132#转接至计量屏上去。图中1#~4#端子为交流回路,5#空置备用。

4)6#~10#、15#、17#、20#、22#、35#端子为接至屏顶小母线熔断器和电阻的端子,其中:

①6#端子接701,控制屏上元件并不接至701,信号继电器KS原本装在保护屏上,但保护屏上不设辅助母线WAUX,这样6#端子引至屏顶经小开关1SH接至+WAUX上,然后再转接到保护屏上,KS的触点一端也按图接在701上。

②7~10#端子引至屏顶预告信号小母线1~4WPS上,左侧接到光字牌2~3HL上。11#~14#端子为光字牌的回路,编号901、903、905、907,虽905、907未用上但应引至端子排。

③15#~16#端子为事故音响信号回路端子,编号90和94,电阻R和小母线WFS都在本屏屏顶,而跳闸位置继电器KM3的触点在保护屏上,因此要经端子排,左侧接SA。

④17#端经小开关2QK引至信号负电源-WAUX上,编号702、左侧接光字牌1HL。利用18#端子将702引至保护屏,以便KM3触点接线。

⑤20#端子是接至闪光小母线(+)WF的编号100,左侧接SA;22#端子接控制正电源+WCL,左侧接SA,并经23#端子引至保护屏,保护屏也需要+WCL。

⑥35#端子是接-WCL的,编号2,左侧接SA,同样经36#引至保护屏。

5)6#、11#、12#、16#、18#、23#、25#~28#、30#、31#、33#、36#端子是引至保护屏的端子,其中6#、16#、18#、23#、36#已在(4)中转至保护屏。

①11#端子编号901线是连接装在控制屏上的光字牌HL和装在保护屏上的KS的引出端子,12#与11#相同。

②25#~28#端子分别接编号3、11、13、33线,其中25#端子3#线是将保护屏上的中间继电器KM1的接点一端引入控制屏;26#端子11#线是把保护屏上的重合闸继电器KRr的端子④引入到控制屏;27#端子13#线和28#端子33#线是把保护屏上的中间继电器KM2的接点两端分别引入到控制屏,同时33#线也把其他的保护屏上的接点引入到控制屏。

③30#端子J41#线是把KRr的端子⑧引入到控制屏上,31#端子J40#线把KRr的端子⑥引入到控制屏上。

④36#端子2#线是把保护屏上的KM3接点的一端引入到控制屏上的2FU下端。

⑤5#、19#、24#、29#、32#、34#及37#~39#端子为备用端子。前述端子可按组分开,以便识别。

限于篇幅的关系,有关10kV电容柜、10/0.4kV变电室二次回路等内容,读者可按前述的内容自行分析。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复杂的线路,尤其是二次回路,读图时应先弄懂元件本身的作用、功能和工作原理。如,元件在什么条件下工作,什么条件下不工作;工作过程中,条件变化了,元件是何种状态,非工作过程中,条件变化了,元件又是何种状态以及有无延时报警功能等。这样便要求读图时,应备有元件手册,以便及时查找或翻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