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末新式纸币印刷与发行计划的历史回顾

清末新式纸币印刷与发行计划的历史回顾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美商北京花旗银行1901年拾圆银圆票清代长期以闭关锁国为国策。宣统二年四月,度支部向清廷上奏印刷局章程28条,其中第一条称:“印刷局由度支部奏设,办理全国纸币及各项有价证券,将来各种报牍、簿籍印刷事务,得由本局临时扩充办理。”八月,因辛亥革命爆发,这套兑换券也随着清政府寿终正寝,未能正式发行。

清末新式纸币印刷与发行计划的历史回顾

图3 美商北京花旗银行1901年拾圆银圆票

清代长期以闭关锁国为国策鸦片战争以后,作为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外国银圆、纸币在中国广泛流通,“银钱番票参互行使”(《清史稿·王懿德传》),外国银行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甚至直接在中国印发纸币,如英国麦加利和汇丰、美国花旗、法国东方汇理、俄国华俄道胜、日本横滨正金等银行发行过银圆票、银两票、卢布票等,图3 为美国花旗银行在北京发行的银圆票。对于外国纸币,时人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若今之洋商所用之银票,并不由中外官吏验看虚实,不论多少,惟所欲为。”但清政府并不对外国纸币加以约束,光绪年间,不少大臣“条陈时务,如修铁路、造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清史稿·德宗本纪》),纷纷上书呼吁印发纸币,挽回权利。盛京将军依克唐阿认为“今方时势急迫,仓促聚亿万之财,收亿万之利,舍钞法别无良图。欲行钞法,舍银行无以取信”(《条陈请行钞法并设银行折》),认为欧美各国之富有,无不得益于纸币。

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在盛宣怀的建议下,设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第一个自办银行。次年发行银圆票和银两票,是中国最早的银行兑换券,也是新式钞票,用中英文两种文字。

光绪三十年(1904年),户部开始筹备建立国家银行。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户部银行正式成立,行址设在西交民巷路北,户部改为度支部后,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户部(度支部)委派郎中、主事等官员赴日本考察纸币印发事宜,并在三月上奏称“查银行为财政之枢纽,而纸币又为银行之枢纽”,筹备建立印刷局,但“购机器,选募工匠,非迟至年余不能集事”。在户部银行专属印刷局建成之前,作为权宜之计,户部奏请称“北洋官报局,备有印刷机器,所印票纸,颇极精良,且系中国官局,与外洋定制不同”(《财政部币制汇编》),拟由北洋官报局代印纸币,等户部银行专属印刷局建成之后,再由该局承印。此后,商务印书馆接盘北洋官报局成立京华印书局,在原有石印、铅印的基础上购置了彩色石印等机器设备,为大清银行印刷纸币[4]。此外,大清银行也多次委托国外印钞厂印制纸币,如宣统元年(1909年)印制的李鸿章胸像大清银行兑换券即是由美国公司代印,如图4。

图4 宣统元年(1909年)大清银行兑换券壹百圆(www.xing528.com)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清政府批准建立度支部印刷局,该年冬度支部派员赴美国调查印钞厂建筑规模,办理购置机器、聘请技师等事宜[7]。当时美国印钞技术世界领先,度支部印刷局完全仿照美国国立印钞厂筹建,由美国米拉奔公司设计绘图,日本华胜公司承建土木工程,美国老旗昌洋行提供机器设备。度支部印刷局最终选址在右安门内白纸坊工部火药局旧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印刷局建筑工程正式开工。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度支部向清廷上奏印刷局章程28条,其中第一条称:“印刷局由度支部奏设,办理全国纸币及各项有价证券,将来各种报牍、簿籍印刷事务,得由本局临时扩充办理。”六月,度支部再奏《官纸印刷办法》,内称“邮票、印花票、车票、公债券、官照、文凭、契尾、粮串、茶盐引、牙帖、各项官用证券,一律归印刷局印刷”。度支部印刷局不但印刷纸币及其他有价证券,也试图垄断全国其他官方印刷品的印刷业务[4]

度支部印刷局第一批印刷品是大清银行兑换券,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这套大清银行兑换券钢凹版在美国技师海趣主持下雕刻制版完成,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初一正式印刷,图5 为大清银行兑换券拾圆券。八月,因辛亥革命爆发,这套兑换券也随着清政府寿终正寝,未能正式发行。

图5 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行兑换券拾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