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川大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分析及特征

银川大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分析及特征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断裂银川平原大型断裂自西向东依次为贺兰山东麓山前压扭性断裂、芦花台压性断裂、银川市张性断裂和黄河张性断裂,基本顺盆地方向呈北北东向延伸,研究区内主要的大断裂有银川断裂和黄河大断裂,现分述如下:图1-2研究区构造示意图①银川断裂该断裂带北起黄渠桥,南到永宁,延伸长度85km,为一条走向北北东向西倾的隐伏正断层,倾角45°~77°,最大断距3220m,断距由南向北变小。平原基底构造银川盆地是新生代拉张型断陷盆地。

银川大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分析及特征

银川平原是在银川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银川断陷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西以贺兰山褶断带与阿拉善地块相邻;东以黄河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块相接;西边为贺兰山东麓断裂带与山体过渡相连。盆地中断裂发育,基地构造复杂,新生界沉积厚度大。

(1)断裂

银川平原大型断裂自西向东依次为贺兰山东麓山前压扭性断裂、芦花台压性断裂、银川市张性断裂和黄河张性断裂,基本顺盆地方向呈北北东向延伸,研究区内主要的大断裂有银川断裂和黄河大断裂(图1-2),现分述如下:

图1-2 研究区构造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①银川断裂

该断裂带北起黄渠桥,南到永宁,延伸长度85 km,为一条走向北北东向西倾的隐伏正断层,倾角45°~77°,最大断距3220 m,断距由南向北变小。

②黄河大断裂

该断层控制银川盆地东部边界,北起石嘴山,经陶乐至灵武南,全长130 km,走向北北东,断面上陡下缓,倾角49°~66°,倾向北西西,为一正断层,切割第三系,断距在陶乐附近800 m,石嘴山地区仅300 m。(www.xing528.com)

在研究区范围内还分布有部分隐伏断层,共同控制着盆地基底的发育。

(2)平原基底构造

银川盆地是新生代拉张型断陷盆地。中生代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使现今贺兰山和银川盆地一起抬升,形成“银川古断隆”,银川盆地抬升最高,并向贺兰山逆冲,导致局部地层发生倒转。新生代始新世开始,“银川古断隆”开始解体,从隆起的轴部沿袭挤压断裂带张裂下陷,造成幅度甚大的差异升降,并随时间发展沉降逐渐向西扩展。第三纪末银川盆地持续断陷,西侧盆地边界已基本扩展到贺兰山东麓。受青藏高原隆升朝北东方向挤压影响,银川盆地南部第四纪断裂边界开始活跃,从而加剧了银川盆地纵向断层的垂直断陷,基本形成了银川盆地同两侧地块明显不同的地貌格局。银川断陷盆地整体构造概貌为中部断陷较深,向两侧以断阶状或斜坡状抬升,呈西陡东缓的巨大宽缓向斜形态(图1-3)。

图1-3 银川平原基底形态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研究区位于银川平原中北部东侧,总体呈北北东走向。研究区西部为银川平原中部凹陷区,该区具有凹陷深、沉积厚、局部构造发育的特征,基底深度由南向北有依次加深的趋势。银川北为6700 m,至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为8500 m。研究区向东部为银川平原东部断阶斜坡区,走向与区域走向一致,被北东向的断层切割,自东向西依次错落,形成了西倾断阶斜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