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是分割太行山隆起与华北断陷的边界断裂带,其地貌特征明显。根据断陷内地层发育特征分析,断裂活动时代及幅度有所差异。沿太行山东缘NE向断裂带曾发生过1730年北京6.5级地震、1658年涞水6级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1314年涉县6级地震以及一系列中小地震。1830年磁县7.5级地震发生在断裂的西段。1857年修武6级地震及1937年9月30日封丘5.5级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

(一)NE向断裂

NE向断裂是华北断块内的主要构造形迹。本区域大致等间距地分布着三条规模最大的NE向构造带,即山西断陷带、太行山东缘断裂带和沧东—聊考断裂带。

1.山西断陷带

山西断陷盆地带位于山西隆起的中部,是一条右旋剪切拉张带。该带由一系列大小不等的NE、NEE走向的地堑或半地堑盆地作右行斜列组成,总体走向NNE。盆地的形成严格受断裂控制,上新世以来的沉积发育也与断裂活动有关,沉积物最厚的地段往往靠近活动断裂一侧。山西断陷带内的主要断裂有延庆盆地北缘断裂(F1)、怀来涿鹿盆地北缘断裂(F2)、蔚县盆地南缘断裂(F3)、恒山北麓断裂(F4)、桑干河断裂(F5)、口泉断裂(F6)、五台山北麓断裂(F7)、系舟山山前断裂(F8)、太白维山山前断裂(F9)、交城断裂(F10)、霍山山前断裂(F11)、罗云山山前断裂(F12)、中条山北缘断裂(F13)等。这些断裂第四纪以至晚更新世以来都具有明显的活动性,沿断裂带有中强地震发生,是华北断块内活动性最强的断裂。

2.太行山东缘断裂带

太行山东缘断裂带由紫荆关断裂(F14)、井陉长治断裂(F15)及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共同构成。

紫荆关断裂(F14)和井陉—长治断裂(F15)发育于太行山隆起内部,主要活动时期为中生代,新生代尤其是上新世以来活动明显减弱,但第四纪以来仍有微弱活动,沿断裂带有中、小地震分布。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是分割太行山隆起与华北断陷的边界断裂带,其地貌特征明显。断裂带的浅部由一系列长几十至上百公里的NE向断裂组成,这些断裂斜列展布,控制次级凹陷或隆起的分布。根据断陷内地层发育特征分析,断裂活动时代及幅度有所差异。其中,黄庄—高丽营断裂(F18)及所控制的北京断裂主要活动时代为新第三纪及第四纪,个别段落晚更新世—全新世仍有活动。徐水西断裂(F20)和望都—新乐断裂(F21)及所控制的徐水断陷、保定石家庄断陷主要活动时代为始新世,新第三纪以来,断裂活动较弱,沉积中心偏离断裂东移。徐水西断裂(F20)和望都—新乐断裂(F21)倾角较缓,第四纪以来活动微弱。

宁晋断裂(F22)、新河断裂(F23)、邯郸断裂(F24)、汤西断裂(F28)、汤东断裂(F29)等为太行山山前断裂的南段,主要控制束鹿断陷、邯郸断陷和汤阴断陷,早第三纪有一定活动,主要活动时代为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太行山山前断裂的南段断裂第四纪以来都有明显活动,个别段落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

沿太行山东缘NE向断裂带曾发生过1730年北京6.5级地震、1658年涞水6级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1314年涉县6级地震以及一系列中小地震。

3.沧东—聊考断裂带

沧东断裂(F30)与聊考断裂(F33)间有一高塘凸起,它们是在同一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右旋剪切破碎带中的两个羽列段,可称之为沧东—聊考断裂带。

该断裂带早第三纪活动明显,晚第三纪以来断裂活动明显减弱,但第四纪仍有活动,沿断裂带有中强地震发生。

除上述三条大规模的NE向断裂带外,还存在其他一些NE向活动断裂,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断陷区内,其中最新活动断裂位于断陷北部,一般晚更新世—全新世有活动。这些断裂对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主要的发震构造,包括顺义—前门断裂(F34)、通县—南苑断裂(F35)、夏垫断裂(F36)、唐山断裂(F37)、大城断裂(F38)、曹县断裂(F39)等。(www.xing528.com)

(二)NW向断裂

华北断块区域内,除占主导地位的区域NE向断裂外,NW向断裂也很发育。主要有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无极—衡水断裂带、涉县—磁县—大名断裂、焦作—新乡—商丘断裂带等。

1.张家口—渤海断裂带

该断裂带为分割山西隆起、华北断陷与北部的阴山—燕山隆起的分界断裂。它并不是单一的断层,而是由狼山—新保安断裂(F40)、南口—孙河断裂(F41)、蓟运河断裂(F43)等一系列NW向断层组成,具有左旋水平活动特征,沿该断裂带有强震活动。

2.无极—衡水断裂(F44

无极—衡水断裂(F44)总体走向NW—NWW,新生代活动强烈,构成冀中凹陷主体部分与邢(台)衡(水)隆起的分界断裂,第四纪晚期无明显活动。

3.磁县—大名断裂(F45

磁县—大名断裂(F45)走向NW—NWW、倾向NE,中段构成内黄隆起和临清凹陷的分界断裂,向东南方向过朝城后断断续续与马陵断裂相接,向西断续延伸至涉县盆地。在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图上均有清楚的显示。1830年磁县7.5级地震发生在断裂的西段。

4.焦作—新乡—商丘断裂带

该断裂西起济源、焦作一带,向东经新乡、封丘,过黄河到商丘继续向东南延伸,是一条区域性大断裂,在布格重异常图和卫片上有显示,为一组平行断裂(F53、F54),第四纪以来仍有明显活动,影响现代水系的发育。1857年修武6级地震及1937年9月30日封丘5.5级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

5.太行山东缘NW向断裂

除前述较大规模的NW向区域性断裂外,在太行山东缘断裂带上,亦有一些NW或NWW向断裂存在,主要包括永定河断裂(F46)、拒马河断裂(F47)、涞水断裂(F48)、安阳南断裂(F49)等,这些断裂第四纪活动普遍较弱,晚更新世以来基本无活动,只有个别与区域性NW向断裂相关的断裂如南口—孙河断裂(F41)、磁县—大名断裂(F45)等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

此外,在东部还存在其他一些NW向断裂,如无棣—益都断裂(F50)、菏泽断裂(F51)等。其中,沿菏泽断裂(F51)曾发生1937年7级地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