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地震异常现场核实报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历史地震

甘肃省地震异常现场核实报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历史地震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3.1.2 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历史地震情况祁连山地震带和阿尔金断裂带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最强烈,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强度较大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有多次发生强震和大震的记录,如1927 年甘肃古浪8.0 级大地震、1932 年甘肃玉门昌马7.6 级地震和1936 年甘肃康乐6.75 级地震。

甘肃省地震异常现场核实报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历史地震

18.3.1.1 祁连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地质构造背景

2019年2月以来MS≥4.0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区域位于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最强烈,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主要断裂带包括祁连山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

祁连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由多条NWW 向活动断裂和NNW 向活动断裂组成的断裂带。作为地震活动主体区域的祁连山次级地块,四周被深大走滑活动断裂包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十分活跃的次级地块。在NE 向构造应力的强烈挤压作用之外,还受主边界断裂的走滑挤压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左旋走滑兼有逆断性质的逆冲推覆体,区内构造形迹相对复杂;由西向东分别为酒西盆地的北祁连山冲断推覆构造、老君庙冲断推覆带和武威盆地的古浪推覆体构造,从而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隆起-盆地交替出现的构造特征。阿尔金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隆起并向东滑移而形成的(Tapponnier et al,1976),是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一条晚第四纪高速左旋走滑的巨型边界深大断裂(刘永前,2009),也是青藏块体区与新疆块体区的分界构造带(图4-18-3)。

图4-18-3 祁连山地震带和阿尔金地区构造分布图(刘永前,2009)

断裂带西起藏北高原的拉竹龙一带,向东顺古孜河谷至若牙克至车尔臣谷地后切入阿尔金山脉,经索尔库里谷地进入安南坝后分为两支,全长约1600 km。整个断裂带由多条平行和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呈北70°~80°东向展布,主体倾向南。沿该断裂多处见到第四纪地层被错断、断层两侧明显的地貌差异、山前洪积物发育、泉水沿断裂的线性分布以及一系列的负地形的存在,表明断裂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活动性。据野外调查资料表明,该断裂带进入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性非常强烈,曾发生过一系列7 级以上的史前地震,地震形变带自西向东连绵展布近400 km(徐锡伟等,2006)。众多现象揭示阿尔金断裂带具有强烈的左旋运动特征和长期活动历史,是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更趋强烈的地震断层。

18.3.1.2 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历史地震情况(www.xing528.com)

祁连山地震带和阿尔金断裂带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最强烈,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强度较大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有多次发生强震和大震的记录,如1927 年甘肃古浪8.0 级大地震、1932 年甘肃玉门昌马7.6 级地震和1936 年甘肃康乐6.75 级地震。1980 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断裂带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3次,分别为1986年8月26日青海门源6.5级地震,1987年2 月26 日青海茫崖6.5 级地震,1990 年1 月14 日青海茫崖6.5 级地震,1993 年10 月2 日新疆若羌6.6 级地震,1993 年10 月26 日青海祁连6.0 级地震,2001 年11 月14 日新疆若羌8.1 级地震,2003 年4 月17 日青海德令哈6.6 级地震,2003 年10 月25 日甘肃民乐山丹6.1、5.8 级双震,2008年11月10日青海海西6.3级地震,2009年8月28日青海海西6.4级地震,2009年8月31日青海海西6.1 级地震,2016 年1 月21 日青海门源6.4 级地震。从1980—2019 年祁连山地震带4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图4-18-4),地震空间分布轮廓勾画出明显的密集、起伏特征,与该区的推覆体-盆地交替出现的构造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区域地震活动受构造制约的事实,也赋予了区域地震活动的构造物理学含义。

图4-18-4 19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6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

20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MS5.5以上地震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10 年,MS≥5.5 地震较为活跃,频度较高;第二阶段为2011—2019 年,MS≥5.5 地震进入相对弱活动时期,活动较弱,9 年的时间仅发生过2 次MS≥5.5 地震,而且与区域内断裂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沿断裂成丛或成段分布。与该区域4 级地震活动增强有关的5.5 级地震主要有2000 年1 月31 日若羌5.7 级地震,2001 年11 月14 日若羌8.1 级地震,2001 年11 月19 日格尔木5.7 级地震,2002 年12 月14 日玉门5.9 级地震,2003 年4 月17 日德令哈6.6 级地震,2003 年10 月25 日民乐、山丹6.1 级地震,2004 年5 月11 日德令哈5.9 级地震,2007 年2 月3 日海西5.5级地震,2008 年11 月10 日海西6.3 级地震,2009 年8 月28 日海西6.4 级地震,2013 年11 月24日且末5.6级地震,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图4-18-5)。

图4-18-5 20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MS≥5.5地震与活动断裂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