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设计与优化

用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设计与优化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2.2单稳态触发器各点电压的工作波形2.输出脉冲宽度tw的计算由波形图可知,RC充电过程决定了暂稳态持续的时间。uI=1时uO=0,电路处于稳态。图7.2.3CMOS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改进电路图7.2.4CMOS积分型单稳态触发器由分析可知,电路正常工作时触发脉冲宽度应大于输出脉冲宽度。

用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设计与优化

一、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

1.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如图7.2.1所示为由CMOS门电路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因其阻容元件R、C构成微分电路形式,故称为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

对于CMOS门电路,将其特性理想化,可设定输出的低电平UOL≈0V,输出的高电平UOH≈VDD,非门的阈值电压img。下面分析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图7.2.1 CMOS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

(1)没有触发信号时,电路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通电后,当电路无外加触发信号输入时,设uI为低电平,由于G2输入通过电阻R接VDD,输出uO≈0V。此时或非门G1的两个输入端全为0,其输出uO1≈VDD。这时电容C上的电压uC≈0V,几乎没有电荷存储,电容相当于开路,电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只要没有正脉冲触发,电路就一直保持这一稳定状态不变, 即 uO1=1, uO=0。

(2)外加触发信号,电路由稳态翻转到暂稳态。

如果在输入端uI外加一个大于阈值电压UTH正触发脉冲,G1的输出电压uO1迅速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由于电容C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G2的输入电压uI2也随之跳变为低电平,G2截止,输出电压uO跳变为高电平。同时uO反馈到G1的输入端,此后即使uI的触发信号消失,仍可维持G1低电平输出。由于电路的这种状态是不能长久保持的,故将此状态称为暂稳态,暂稳态时uO1=0,uO=1。

(3)电容器C充电,电路自动从暂稳态返回稳态。

暂稳态期间,由于 uO1≈0V,电源VDD经电阻R和G1门内部导通的工作管对电容C充电,此时电容器上的电压uC≈uI2按指数规律升高,经过tw时间后,uI2上升到非门G2的阈值电压UTH,G2导通,输出电压uO跳变为低电平,暂稳态结束。此后电容C通过电阻R和G2门的输入保护回路放电,因G2门内部的输入保护二极管导通,放电速度很快,使电容C上的电压很快恢复到初始状态时的0V,电路从暂稳态返回到稳态,即uO1=1,uO=0。

上述工作过程中单稳态触发器各点电压的工作波形如图7.2.2所示。

图7.2.2 单稳态触发器各点电压的工作波形(www.xing528.com)

2.输出脉冲宽度tw的计算

由波形图可知,RC充电过程决定了暂稳态持续的时间。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脉冲宽度实际上就是uI2从0V上升到阈值电压UTH所需的时间。

根据RC电路过渡过程的公式为:

由式(7.2.1)推导出RC电路过渡过程的时间间隔公式为: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电容C充电的初始电压uC(t1)=0V,电容C的稳态值为VDD,即uC(∞)=VDD,充电时间常数τ=RC,电容C上最终充得的电压img。将上述参数代入式(7.2.2)计算得

3.CMOS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改进电路

在图7.2.1电路中,输入触发脉冲uI的宽度tw1应小于输出脉冲的宽度tw,即2tpd<tw1<tw,其中tpd为CMOS门电路的传输延迟时间,否则电路不能正常工作。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无法避免输入的触发脉冲宽度过大的情况,可在单稳态触发器输入端加一个RC微分电路加以解决,如图7.2.3所示。

二、积分型单稳态触发器

图7.2.4所示为由CMOS门电路构成的积分型单稳态触发器,图中阻容元件R、C构成积分电路形式。uI=1时uO=0,电路处于稳态。uI负跳变到0时,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uI2仍为0,uO变为1,电路进入暂稳态。此后由于电容C放电使uI2逐渐升高,直到img使输出电压uO变为0,电路恢复稳态。

图7.2.3 CMOS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改进电路

图7.2.4 CMOS积分型单稳态触发器

由分析可知,电路正常工作时触发脉冲宽度应大于输出脉冲宽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