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研究及分析

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研究及分析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全互溶系统的汽液平衡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图5-3等压二元汽液平衡相图在等T下,单相区的状态可表示在p-xy的平面上,汽液平衡关系可表示成p-x1和p-y1的曲线,如图5-4所示。其中是纯组分在给定温度T下的饱和蒸气压,的斜虚线实际上代表了理想系统的泡点线,其泡点线方程为图5-4等温二元汽液平衡相图若泡点线位于理想系统泡点线上方,且不产生极大值,称之为一般正偏差系统。

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研究及分析

完全互溶系统的汽液平衡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应用。这些系统可大体上分为四类:①一般理想系统;②一般非理想系统;③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系统(通常具有最低温度共沸点);④具有负偏差的非理想系统(通常具有最高温度共沸点)。前两类系统通常由同系物中互相邻近的物质组成,如甲醇-乙醇、正庚烷-正辛烷、苯-甲苯等。

对于二元汽液混合物系统,其基本的强度性质是T,p,x1和y1,系统的自由度F=4-π。系统的最小相数π=1,因此最大自由度F=3,这表明要由3个强度性质来确定系统,二元系统的相图要表达成三维立体曲面形式,如图5-2所示。该图是第一、二类系统的三维相图。但在等T或等p条件下,系统状态可以表示在二维平面上,当汽-液两相共存时π=2,F=1,因此汽液平衡关系就能表示为曲线。

图5-2 二元汽液平衡图

在等p下,单相区的状态可表示在T-x-y的平面上,汽液平衡关系可表示成Tx1和Ty1的曲线,如图5-3(a)所示。其中T1和T2是纯组分在给定压力p下的沸点,V,L和V/L分别表示汽相区、液相区和汽/液共存区。汽相区与共存区的交线为露点线,表示了汽液平衡状态下温度与汽相组成的关系T-y1;而液相区与共存区的交线是泡点线,表示平衡状态下温度与液相组成的关系T-x1

图5-3 等压二元汽液平衡相图

图5-4 等温二元汽液平衡相图

根据真实系统与理想系统偏差的不同,常见的四种类型汽液平衡系统的泡点线和露点线,如表5-1所示。

表5-1 四种真实汽液平衡系统的类型

若同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大大超过异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汽液平衡系统中的液相可能出现部分互溶或分为两个液相的情况,此时,系统实际上是汽-液-液三相平衡(VLLE)。图5-5(a)为液相部分互溶系统的相图,图中直线a-c-b代表了汽-液-液三相平衡温度;图5-5(b)是汽-液-液三相平衡的xy曲线。

二元系统定组成混合物的p-T相图如图5-6所示,图中两条倾斜的曲线MLC和NWZC在混合物的临界点C处平滑连接(C点仅是二元混合物临界点轨迹C1CC2曲线上的一点),而曲线UC1和KC2分别代表了纯组分1、2的饱和蒸气压;点C1和点C2为纯组分1、2的临界点。临界点C左下方的曲线MLC为饱和液相线(泡点轨迹),饱和液相线上方是过冷液体;C点下方的另一条曲线NWZC为饱和气相线(露点轨迹),饱和液相线下方是过热气体。而由MLCZWN所围成的区域为汽液共存区。若二元混合物最初时处于液态L,在等p下升温到泡点(L点)温度液体开始汽化,液体不断地汽化,液相的含量也随之改变,系统的温度也不断升高,一直到该压力下露点(Z点)温度才全部汽化。在等温下压力的变化也有类似情况,L点为泡点,W点为露点。

图5-5 二元部分互溶系统的汽-液平衡等压相图

图5-6 二元系统定组成混合物p-T图

图5-7 二元系统定组成临界点附近区域的部分p-T图(www.xing528.com)

图5-7为二元系统定组成混合物临界点附近区域的部分p-T图。图中C点是二元混合物的临界点,但C点未必是汽液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和最高压力(MT点是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称为临界冷凝温度。Mp点是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称为临界冷凝压力)。图中虚曲线是指汽液两相混合物中液相的含量线,也称湿度线。

当系统处于临界点C两边做减压操作时系统状态的变化是不同的。例如在左侧,沿着BD线降低压力,在泡点B时开始汽化,到露点D时完全变为蒸气。但在临界点的右侧,当压力降低时会产生液相的含量增加的异常现象。例如:沿着FGH线降低压力,F点为饱和蒸气,减压后并不会汽化,反而发生液化,直到G点达到最大。再继续减压才开始汽化,直到露点H时完全汽化,这种现象称逆向冷凝(retrograde condensation)。逆向冷凝的原理与现象在三次石油开采中有重要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