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洞庭湖流域堤防工程浅析

洞庭湖流域堤防工程浅析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洞庭湖堤防工程分布在东、西、南洞庭湖区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与松滋、藕池、华容河两岸。统计资料表明1998年洪水共出现大小险情33687处,其中砂眼、散浸、渗漏、管涌17311处,占51.4%;滑坡、裂缝13475处,占40%;建筑物出险880处,占2.6%。重大险情1540处,其中砂眼、管涌727处,占47.2%;滑坡、裂缝589处,占38.3%;建筑物出险133处,占8.6%。“98”汛期风浪对湖区堤防的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东、南洞庭湖区,浪损堤长近400km。岳阳中洲垸约10km防浪墙被掀翻。

洞庭湖流域堤防工程浅析

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是全国主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共辖常德益阳长沙、湘潭、株洲岳阳6市31个县(市、区),15个国营农场。

1949年湖区共有堤垸993个,堤长6406km,耕地面积593.53万亩,人口256.47万。当时的状况可概括为:堤垸多而小;堤长且负担重;河道多,水渠紊乱复杂;防洪能力很低,根本没有防涝设备。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先后组织过数次大规模的治理。经过湖区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把993个支离破碎的民垸并为现在的266个,堤线由6406km缩为5812km。其中一线防洪堤长3471km。受保护面积11094km2,耕地1000万亩,人口1008万。

洞庭湖堤防工程分布在东、西、南洞庭湖区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与松滋、藕池、华容河两岸。由于分布范围广,堤线长,因而堤基涉及的水文工程地质单元多,堤防工程中的渗透变形、沉陷变形、岸坡稳定、饱和砂土震动液化等几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均不同程度存在,堤身填土质量较差,生物破坏,散浸,浪蚀亦较严重。特别是1998年汛期堤防存在的问题均得以充分暴露,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堤防标准偏低。湖区266个堤垸3471km一线大堤,有134个堤垸1791km堤顶高程接近或低于历史最高水位,其中有1094km堤防依靠修子堤挡水,部分堤垸子堤高达2余m,挡水深度1.5m。(www.xing528.com)

(2)堤身堤基渗漏严重,建筑物设施老化,险工隐患多。洞庭湖堤防是群众自发就近取土填筑而成,堤身土质含沙量大,堤基附近坑塘多,电排涵闸等建筑物大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缺乏维护,老化严重。统计资料表明1998年洪水共出现大小险情33687处,其中砂眼、散浸、渗漏、管涌17311处,占51.4%;滑坡、裂缝13475处,占40%;建筑物出险880处,占2.6%。重大险情1540处,其中砂眼、管涌727处,占47.2%;滑坡、裂缝589处,占38.3%;建筑物出险133处,占8.6%。

(3)堤防浪损严重。“98”汛期风浪对湖区堤防的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东、南洞庭湖区,浪损堤长近400km。部分护坡堤段,护坡混凝土块、块石被冲毁,岸坡崩塌。岳阳中洲垸约10km防浪墙被掀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