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图基本方法与技巧

读图基本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俯视图中压板前半部在虚线与实线组成的封闭线框f,对应主视图中平面F积聚成直线的投影f'。B线框的主视图上部有个半圆槽,在俯视图上可以找到对应的两条线,可知其处于架体的中部。

读图基本方法与技巧

1.划线框,分形体

从主视图入手,将该组合体按线框划分为几部分。

2.对投影,想形状

从主视图开始,分别把每个线框所对应的其他投影找出来,确定每组投影所表示的形体的形状。

3.合起来,想整体

在读懂每部分形状的基础上,根据物体的三视图,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综合想象而形成一个整体。

例题(例3-6)已知支撑的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图3-31a)。

978-7-111-36070-4-Chapter04-33.jpg

图3-31 补画支撑的俯视图

分析:

对照左视图,把主视图中的图形划分为三个封闭线框,作为组成支撑的三个部分:1是下部到凹字形线框;2是上部矩形线框;3是圆形线框。可以想象出,该支撑是由两侧带耳板的底板及两个轴线正交的圆柱体叠加而成,这个部分均有圆柱孔。再分析它们的相对位置,就可对支撑的整体形状有初步认识。

作图步骤:

1)在主视图上分离出底板的线框,由主、左视图可看出它是一块长方形平板,左右两侧是下部为半圆柱体、上部为长方体的耳板,耳板上个有一个圆柱形通孔。画出底板的俯视图(图3-31b)。

2)在主视图上分离出上部的矩形线框,因为在图3-31a中注有直径ϕ,对照左视图可知,它是垂直于水平面的圆柱体,中间有穿通底板的圆柱孔,圆柱与底板的前﹑后端面相切。画出圆柱的俯视图(图3-31c)。

3)在主视图上分离出上部的圆形线框(框中还有一个小圆),对照左视图可知,它也是一个中间有圆柱孔的垂直于正面的圆柱体,直径与圆柱体Ⅱ相等,而孔的直径比圆柱体Ⅱ的孔小。两圆柱体的轴线垂直相交,且均平行于侧面。画出圆柱体Ⅲ的俯视图(图3-31d)。

4)根据底板和两个圆柱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以想出支撑的整体形状(图3-31e),然后校核补画出的俯视图,描述。

例题(例3-7)已知压板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图3-32)。

978-7-111-36070-4-Chapter04-34.jpg

图3-32 补画压板左视图

分析:

如图3-32c所示,主视图中三个封闭线框a'b'e',对应俯视图中压板前半部的三个平面ABE积聚成直线的投影abe。其中AE是正平面,B是铅垂面。俯视图中两个封闭线框cd,对应主视图中两个平面CD积聚成直线的投影c'd'。其中,C是正垂面,D是水平面。俯视图中压板前半部在虚线与实线组成的封闭线框f,对应主视图中平面F积聚成直线的投影f'

作图步骤:

1)长方体被正垂面C切去左上角,由主视图补画左视图(图3-32a)。

2)长方体被两个铅垂面切去前﹑后对称的两个角,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且前后对应的投影关系补画左视图,如图3-32b所示。必须注意:正垂面C的水平投影c应与其侧面投影c″类似;铅垂面B的正面投影b'(与后半部铅垂面重影)应与其侧面投影b″类似。(www.xing528.com)

3)下半部被前后对称的两组水平面F和正平面E切去前后对称的两块,FE在左视图上均有聚集性,由“高平齐﹑宽相等”作出它们的左视图,如图3-32c所示。

例题(例3-8)已知架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图3-33)。

978-7-111-36070-4-Chapter04-35.jpg

图3-33 补画架体左视图

分析:

在主视图上有三个线框,经主﹑俯视图对照可知,三个线框分别表示架体上三个不同位置的表面:A线框是以个凹形块,处于架体的前面。C线框是半圆头竖板,其中还有一个小圆线框,与俯视图上两条虚线对应,可知是半圆头竖板上穿了一个圆孔。由俯视图可知,它处于A面之后。B线框的主视图上部有个半圆槽,在俯视图上可以找到对应的两条线,可知其处于架体的中部。

补画左视图时,可同时徒手画轴测草图逐个记录想象和构思的过程。因为架体的正面投影有较多的圆和圆弧,所以采用斜二测画轴测草图比较方便。

作图步骤:

1)画出左视图的轮廓,并由主﹑俯视图分出架体上三个面的前后﹑高低层次(图3-33a)。

2)由前层切出凹形槽,补画左视图上的相应图线(图3-33b)。

3)由中层切出半圆槽,补画左视图上的相应图线(图3-33c)。

4)由后层挖去圆形孔,补画左视图上的相应图线(图3-33d)。按画出的轴测草图对照补画的左视图,检查无误后描深。

例题(例3-9) 补画三视图中的漏线(图3-34)。

978-7-111-36070-4-Chapter04-36.jpg

图3-34 补画三视图中的漏线

分析:

如图3-34a所示,从已知三个视图的分析,该组合体是长方体被几个不同位置的平面切割而成。可采用边切割边补线的方法逐个补画出三个视图中的漏线。在补线过程中,要应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特别要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及前后对应的投影关系。

三个视图中均没有圆或圆弧,可采用正等测徒手绘制轴测草图。

作图步骤:

1)从左视图上的斜线可知,长方体被侧垂面切去一角。在主﹑俯视图中补画相应的漏线(图3-34b)。

2)从主视图上的凹槽可知,长方形的上部别一个水平面和两个侧平面开了一个小槽。补画俯﹑左视图中相应的漏线(图3-34c)。

3)从俯视图可知,长方体前面被两组正平面和侧平面左﹑右对称切去一角。补全主、左视图中相应的漏线(图3-34d)。按徒手画出的轴测草图检查三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