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油墨转移:墨层分裂与墨丝形成

如何实现油墨转移:墨层分裂与墨丝形成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墨系统的墨层,在压区内与印版紧密接触、发生墨层分裂时被传递到印版。要产生油墨转移,油墨、印版的黏附力,须大于墨层本身的内聚力。墨层进入印刷压区后,受线压作用与纸张紧密接触[60],油墨润湿纸面,被迫在纸面扩散、渗透、附着。印刷压区出口处,墨层约在中间位置分裂,转移到纸面的墨层厚度为1μm。墨层分裂时,裂口处形成纤细的墨丝,辊筒表面分开时才最后断开[60],墨层表面因而变得粗糙。

如何实现油墨转移:墨层分裂与墨丝形成

供墨系统的墨层,在压区内与印版紧密接触、发生墨层分裂时被传递到印版。要产生油墨转移,油墨、印版的黏附力,须大于墨层本身的内聚力。压印辊筒(硬辊)构成的印刷压区内,油墨与纸张进一步接触被转移到纸面。

墨层进入印刷压区后,受线压作用与纸张紧密接触[60],油墨润湿纸面,被迫在纸面扩散、渗透、附着。胶版印刷时,印刷压区线压通常为0.8~2MPa,纸张受线压作用产生变形,粗糙度降低,与油墨的接触更加均匀,油墨转移亦更加均匀。油墨本身不能压缩,在线压作用下只能在压区内流动,沿纸面扩散渗入纸面空隙。油墨的表面化学特性,对压区内油墨转移没有大的影响,界面间的表面张力,与压区线压相比可以忽略[60]

印刷压区出口处,墨层约在中间位置分裂,转移到纸面的墨层厚度为1μm。墨层分裂时,裂口处形成纤细的墨丝,辊筒表面分开时才最后断开[60],墨层表面因而变得粗糙。油墨离开印刷压区后,可自由扩散,在毛细管吸力作用下渗入纸张内。油墨扩散的程度,取决于系统的表面化学特性,油墨的表面张力应小于承印物的表面能,这样油墨才能有好的湿润、扩散和渗透。胶版印刷的网点如图2-20所示。

图2-20 胶版印刷网点

油墨转移通常以经典Walker-Fetsko方程建模,为实地印刷转移到纸面的平均油墨量(y)与传递给印版的平均油墨量(x)建立联系:

模型中A表示相对接触面积,取决于纸张的粗糙度(k)和油墨膜的厚度:(www.xing528.com)

此方程表明,增加墨膜厚度会改善纸、墨接触,同时减少油墨未覆盖白点的数量。此外,纸张的平滑度好,实地印刷时所需的油墨膜厚度小。固定参数b、固定函数B、油墨往纸张渗透有以下关系:

固定能力是纸张、油墨交互特性,与印刷速度、印刷压区线压有关。印刷速度高,油墨渗透的时间减少;压区线压高,迫使油墨有更多流动。

纸张的粗糙度和透气度,对油墨转移有较大影响:纸面平滑时,油墨转移效率接近50%,粗糙度增大,油墨转移效率降低;纸张透气度好,因毛细管吸力作用,油墨转移效率提高。

Walker-Fetsko模型没有考虑油墨成分的分离会减少油墨溶剂的渗透,例如颜料颗粒通常较大,无法渗入纸张空隙,只能在纸张表面形成微孔状墨层。此外,回弹现象(逆叠印)也会使模型产生偏差,例如,油墨的表面张力应按印刷顺序依次递减,且先印墨的黏性应高于后印的覆盖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