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学南宗:楚国传承与墨子思想发展

墨学南宗:楚国传承与墨子思想发展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国经常发动对外战争,因而楚国成为墨子传播其思想的重要场所。“墨子游楚”是墨学南传的重要证据。《墨子·贵义》载“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墨子去世后,墨家学派开始得到广泛流传,并产生了不同派别。随着墨学在楚国的传播,南方也开始形成了“邓陵氏之墨”。楚国墨家思想源于北方之宗,“非攻”思想亦是其主要思想。这一派墨学思想的演进,更是体现了“南方之墨者”思想的发展脉络。

墨学南宗:楚国传承与墨子思想发展

除了儒、道之外,诸子之学在楚国也有所传播,形成楚国思想史上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以墨学为代表。战国早期,北方显学墨家在楚国也有了一席之地。《吕氏春秋·当染》云:“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即表明墨家学派在楚国有所传播的史实。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南方大国,对周边小国多有兼并之举。据郭沫若《中国史稿》统计,楚灭国达50余国,为列国之首位。楚国最为强盛的时期,疆域占有今湖北、陕西、四川、河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大部分地区。《史记·苏秦列传》载,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楚国也曾两次被推为纵长,主持攻秦,是诸国中能与强大秦国相抗衡的国家。

楚国经常发动对外战争,因而楚国成为墨子传播其思想的重要场所。墨子,名翟,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70年到前380年间,生于小邾国(今山东滕州),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游楚”是墨学南传的重要证据。《墨子·公输》记载了墨子和公输盘、楚惠王的辩论,说服楚国不去攻打宋国。这次事件对当时各诸侯国产生了深刻影响。《墨子·贵义》载“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该篇文字虽然多有讹脱,但据不同文献记载,可以确定“墨子献书惠王”的史事。《渚宫旧事》载,墨子到楚国郢都的时间是楚惠王五十年(公元前439年)。墨子所献“良书”,主要内容反映“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等思想主张。针对楚国好兼并小国之事,墨子还有“兼爱”“非攻”的劝诫。这些书在楚国的传播,也是楚国墨家思想开始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起点。

墨家学者也有在楚国为官者,他们在治理楚国之时,也自然地使墨家思想得到发扬。田鸠、田赞即是代表。田鸠,又称田俅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齐威、宣、闵王时期。在楚国期间,他还曾与楚怀王共同讨论墨学问题,“墨学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怀王对他的言论有很高的称赞,这为墨家思想在楚国的流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田赞,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吕氏春秋》《新序》都记载过他的事迹。他主张偃兵息民,并不太看重利益,且注重内在修养。《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了田赞进谏楚王的事情。他从破旧的衣服入手,讲到铠甲比破旧衣服更糟糕,并认为让老百姓穿铠甲是不太合适的。借此机会,他宣传“非义”“非利”,以小物喻大物,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劝说楚王不要发动非正义的战争。这些在楚国为官的墨家人物,为墨学在楚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墨子去世后,墨家学派开始得到广泛流传,并产生了不同派别。《韩非子·显学》说:“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随着墨学在楚国的传播,南方也开始形成了“邓陵氏之墨”。(www.xing528.com)

楚国墨家思想源于北方之宗,“非攻”思想亦是其主要思想。在楚惠王四十五年(前444年)至楚惠王五十年(前439年)之间,在游楚之际,墨子成功游说鲁阳文君“止楚攻宋”,这个历史事件记载在《墨子·公输》中。他引导鲁阳文君从“仁”“义”“利”这三个方面,对战争可行性进行审视,推行他的“非攻”思想。在大国和小国发生战争之时,他还主张要帮助小国去打败大国,以保全小国的存在。

“节用”“贵俭”是楚国墨家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墨子的弟子耕柱子,后来到楚国为官,他的弟子都极力主张践行墨家的教条。《墨子·耕柱》载,“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这种主张在生活中就要注重节用的思想,也是墨家思想在楚国传播的重要内容。

“尚同”是楚国墨家政治思想又一亮点。墨子游楚之时,与鲁阳文君讨论了“忠臣”的问题。墨子认为,作为忠臣,当君主有过失之时,就要极力劝谏。这与《墨子·尚同》所说“上之所是亦必是之,上之所非亦必非之”中的“尚同”,就并不太一致,这体现了墨学在楚国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并非是全盘接受的。

楚简中也存有墨家文献。20世纪50年代,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中有《墨子》的佚文[14]。徐文武分析认为,“上博楚简”《鬼神之明》也似属“南方之墨者”的著作[15]。该篇继承了墨家的“明鬼”思想,但也提出了鬼神“有所不明”。这其实反映了理性精神的觉醒。这一派墨学思想的演进,更是体现了“南方之墨者”思想的发展脉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