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维32P93MV等离子彩电40484901型电源板电路简介

创维32P93MV等离子彩电40484901型电源板电路简介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述低压供电经连接器P814向主板控制系统、小信号处理电路、伴音功放电路供电。

创维32P93MV等离子彩电40484901型电源板电路简介

1.电源基本电路

创维32P93MV等离子彩电40484901型电源板实物如图5-1所示;电路组成框图如图5-2所示。该电源板由五部分组成:

978-7-111-41868-9-Chapter05-1.jpg

图5-1 创维32P93MV等离子彩电电源板实物图

一是以集成电路5501A(IC601)和开关管Q602、Q603为核心组成的PFC电路,将整流滤波后的市电校正后提升到380V左右,为VS、VA、低压供电形成电路供电。

二是以集成电路1271B(IC151)为核心组成的待机副电源,待机副电源主要产生6.5V和VCC419V电压。其中6.5V电压经降压后产生VDD 5V电压,为电源管理CPU供电,经电源管理开关机电路控制后,产生5VSC、5V/1.7A、STBY5V电压,为主板供电;VCC 19V电压经电源管理开关机电路控制后,产生9VSC/0.5A、16V/6.2A电压,为主板小信号处理和伴音功放电路供电。

三是以集成电路NCP1207(IC801)开关管Q801、Q803为核心组成的VS电压形成电路,产生190V/1.2A左右的VS电压,为等离子屏供电的同时,还为VA电压形成电路供电。

四是以集成电路SCQ0565(IC901)为核心组成的VA电压形成电路,产生60V/1.2A左右的VA电压,为等离子屏电路供电。

五是以C0308-MC016(IC701)为核心的电源管理和保护电路,对各个单元开关电源的开启、关闭按照程序设计的时序进行控制,同时对各个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输出电压异常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978-7-111-41868-9-Chapter05-2.jpg

图5-2 创维32P93MV等离子彩电电源板电路组成框图

2.开关机电路

该电源工作时序如下:按下电源开关后,交流220V电源经抗干扰电路滤除干扰脉冲后,由D101、C601整流滤波,由于C601的容量较小,产生100Hz的脉动电压,再经PFC电路向大滤波电容C617、C618充电,此时由于PFC电路未工作,产生约300V的直流电压,为IC151、Q151、T201组成的副电源供电,副电源首先启动工作,输出5V-VDD电压,为电源管理组件电路电源管理CPU IC701(MC80F0308)供电。CPU得到5V-VDD供电后开始振荡复位,扫描检测端口,然后从25脚输出高电位STBY-ON信号到U205的控制脚使之输出STBY5V电压,该电压通过排插P814的14脚送给主板,面板指示灯显示红色,随后便等待主板完成上电初始化并发回开机信号,面板指示灯变为绿色。当主板得到开机指令后,从排插P814的2、3脚分别输出高电平的RL-ON、VS-ON启动开机信号到CPU的14、13脚,CPU便分别从19、20、8、10脚输出PFC、VS、M5V电源和16V、9V电源需要的启动信号,整机得电开始正常工作。开机过程主要对以下三部分电路进行控制:

一是控制低压供电电路。当电源管理CPU接到主板发出的开机信号后,10脚MULTI-ON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该信号分别加到U203的控制端和Q203上,使U203启动进入工作状态,输出5VSC电压,同时该电压经Q203倒相放大加到MOS管Q201栅极,Q201导通,源极输出16V电压,再经过U202稳压得到9V电压;CPU的8脚M5V-ON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0V后,Q205截止,U204控制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输出5V电压。上述低压供电经连接器P814向主板控制系统、小信号处理电路、伴音功放电路供电。

二是控制PFC电路。电源管理CPU(IC701)接到开机指令后,19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光耦合器PCI53导通,Q601输出14V的VCC3电压,加到PFC电路中IC601的8脚,PFC电路启动开始工作:一是将供电电压和电流校正为同相位,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谐波污染;二是将市电整流滤波后的电压提高到380V,为副电源和VS电源供电。(www.xing528.com)

三是控制VS、VA开关电源。电源管理CPU接到开机指令后,20脚输出的VS-ON信号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光耦合器PC802导通,Q804截止,VS电源电路启动工作,产生VS电压,一是经连接器P12的8、9脚为等离子显示屏电路供电;二是送到VA电源电路IC901,经IC901降压、斩波后,产生VA电压,经连接器P12的3脚为等离子显示屏电路供电。

当CPU接到主板发出的待机指令后,CPU的14、13脚RL-ON、VS-ON信号变为低电平,CPU分别从19、20、8、10脚输出PFC、VS、M5V电源和16V、9V电源需要的关闭信号,上述受控电压停止输出,一是切断主板小信号处理电路和伴音功放电路的供电;二是控制PFC电路停止工作,副电源供电降为300V;三是控制VS、VA开关电源停止工作;四是CPU从7脚输出高电平瞬间跳变到低电平,后又回到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到VS电压泄放电路,低电平使Q851截止,Q850导通,使VS、VA滤波电容上的电荷经R872、D905、R865、Q850对地泄放,为下一次开机做准备。

3.保护电路

该电源板电源管理CPU保护检测输入通道共有7个。按照保护控制的特点分为交流输入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PFC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和VS、VA、5V、16V、9V输出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三部分。

1)交流输入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交流电压经D125送至R144、R142、R123、R137、R138、R139、R140、R140、R141组成的分压电路。R140、R141之间为欠电压保护取样点,正常电压是6.7V;R139、R140之间是过电压保护取样点,正常电压是5.2V。

正常情况下,U121/TL431的K、R、A三极电压分别是2V、6.5V、0V,因为R极有6.5V电压,所以K、A极有电流通过,光耦合器PC151导通,CPU的17脚得到正常的高电平AC DET信号。当出现交流电源欠电压,欠电压取样点电压低于6.5V时,R极失去起控电压条件,则K、A断路,PCI51截止,CPU的17脚变为低电平,经内部电路处理后,CPU输出控制信号,关闭所有受控电源通道,包括送到主板的STBY5V待机电源。

Q121为过电压保护控制管,电源工作在正常状态时,Q121截止,其C极为高电位。当出现交流电压过高,过电压取样电压超过8V时,经D122、C124整流滤波后将超过8.2V,此时齐纳管ZD121击穿,Q121饱和导通,D124、D121同时导通,U121、U122的R极电压被钳位至2V左右,K、A开路,PCI51、P152截止,CPU的17、18脚变为低电平,经内部电路处理后,CPU输出控制信号,关闭所有受控电源通道,包括送到主板的STBY5V待机电源。

2)PFC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R146、R145、R126、R127、R136、R128、R130组成PFC电压分压电路。该电路中有两个保护电压取样点,其中,R128和R130的接点是欠电压保护取样点,正常电压是6.6V;R136和R128的接点是过电压保护取样点,正常电压是11.6V。

PFC电路工作在正常状态时,U122、PCI52导通,CPU的18脚得到正常的高电平PFC-DET信号。当PFC电源出现欠电压,取样点电压低于6.5V时,U122、PCI52开路,CPU的18脚检测到低电平的PFC-DET信号后,将关闭除了送到主板的STBY5V待机电源外的其他所有受控电源通道。

当PFC电路出现过电压,取样点电压高于16.5V时,ZD122被击穿,Q121饱和导通,D121和D124都导通,U122、U121同时开路,PCI51、PCI52都开路,CPU的17、18脚检测到异常的低电平保护信号,同样会马上关闭所有受控电源通道,包括送到主板的STBY5V待机电源,其保护控制与交流输入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特点一致。

3)VS、VA、5V、16V、9V输出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VS-DET信号送到CPU的28脚、VA-DET信号送到CPU的27脚、5V送到CPU的3脚、16V送到CPU的16脚、9V送到CPU的1脚,当CPU检测到这几组电压中任何一组异常时,将关闭除了STBY5V和PFC(380V)电源外的其他所有输出电源通道。

总之,上述三部分保护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交流输入电源过电压欠电压和PFC电源过电压保护动作时,包括送往主板STBY5V在内的所有输出电源全部关闭,电源指示灯不亮;其二,PFC电源欠电压保护动作时,只有STBY5V保持,其余各路输出电源全部关闭,电源指示灯点亮;其三,VS、VA、5V、16V、9V输出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动作时,STBY5V、PFC电路照常工作,其余受控输出电源全部关闭,电源指示灯照常点亮。

掌握上述特点,当电源板出现保护问题时,只要测量STBY5V、PFC电压就可以快速判定故障范围。开关电源P814的14脚无STBY5V输出,同时PFC输出电压为300V时,是交流输入电源过电压欠电压和PFC电源过电压保护动作;P814只有14脚有STBY5V输出,其余各脚无电压输出,同时PFC输出电压过低时,则是PFC电源欠电压保护动作;P814的14脚有STBY5V输出,同时PFC输出电压为正常380V时,则是VS、VA、5V、16V、9V输出电源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动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