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善 FAS 纳米纤维膜性能的研究

改善 FAS 纳米纤维膜性能的研究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将纤维膜浸渍在3wt%的FAS溶液中6h,并在80℃下烘干24h[图6-15],获得FAS改性的CA纤维膜。但经过20层、30层TiO2/PAA处理后纤维膜WCA下降,未展现出超疏水的特性,这是由于LBL处理后纤维膜表面的粗糙度发生了改变。首先将PMIA溶解于DMAc中分别配制8wt%,10wt%,12wt%三个浓度的纺丝原液,在湿度45%、温度24℃的环境下进行纺丝得到的纤维膜,随后将纤维膜在80℃条件下烘干2h后浸渍于2wt%FAS溶液中,再经常温干燥得到FAS改性PMIA纤维膜。

改善 FAS 纳米纤维膜性能的研究

采用CA(Mw=40000)为纺丝原料,丙酮、DMAc为溶剂,聚丙烯酸(PAA)、TiO2胶体、FAS为改性剂。首先配制10wt%的CA溶液,在湿度为65%,温度25℃的条件下进行纺丝。然后,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BL)[21,31-32]将带有正电荷的TiO2[33]与负电荷的PAA通过浸渍的方法,一层层固定在CA表面,制备了具有不同LBL层数的CA纤维膜。最后将纤维膜浸渍在3wt%的FAS溶液中6h,并在80℃下烘干24h[图6-15(a)],获得FAS改性的CA纤维膜。

图6-15(b)和(c)为浸渍不同层数的CA纤维膜的SEM图,在TiO2/PAA浸渍处理后,LBL浸渍改性5层和10层的纤维膜保留了原有的形态[图6-15(b)和(c)],平均直径分别为488nm与642nm,均高于未处理的352nm。与此同时,纤维膜厚度也随着浸渍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从5层的68nm增加到10层的145nm,由此计算出单层的厚度约为14nm。从相应的高倍插图中可以看出纤维的表面已被完全包覆,谷粒状的TiO2颗粒与纤维之间形成了新的结构,并且由于颗粒间的团聚,纤维膜中TiO2颗粒尺寸远大于处理液中TiO2颗粒(7nm)[28]。如图6-15(d)和(e)所示,经过20层、30层处理的纤维膜改变了原本的形貌,由于TiO2/PAA存在于纤维表面、纤维与纤维之间[29],处理后的纤维膜展现出了类似平滑膜的结构。

图6-15 (a)通过LBL浸渍与FAS表面改性获得超疏水表面的示意图;CA纤维膜浸渍不同层数的TiO2/PAA:(b)5;(c)10;(d)20;(e)30

图6-16为浸渍不同层数的CA纤维膜的AFM图片与相应的截面示意图。由图6-16(a)所示,未经过LBL处理的CA纤维膜表面粗糙程度最高,粗糙度为392nm。经过5层、10层处理后粗糙度分别降低至281nm与353nm[图6-16(b)和(c)]。进一步增加处理层数,纤维膜粗糙度进一步降低[图6-16(d)和(e)]。然而,与纤维膜粗糙度的降低相反,TiO2颗粒引入使得单纤维的表面粗糙度从未处理的88nm增加到244nm(20层TiO2/PAA处理)。

图6-16 浸渍不同TiO2/PAA层数的FAS改性CA纤维膜AFM图片与相应的截面示意图:(a)0;(b)5;(c)10;(d)20;(e)30

图6-17为FAS改性的CA纤维膜的WCA与WSA,经过5层与10层TiO2/PAA处理后的纤维膜WCA分别为154°与162°,具有超疏水特性。但经过20层、30层TiO2/PAA处理后纤维膜WCA下降,未展现出超疏水的特性,这是由于LBL处理后纤维膜表面的粗糙度发生了改变。粗糙度同样影响着纤维膜的WSA,随着粗糙度的增加,纤维膜的WSA下降,10层TiO2/PAA处理后的纤维膜的WSA仅为2°。

图6-17 浸渍不同TiO2/PAA层数的FAS改性CA纤维膜的(a)WCA和(b)WSA

低表面能的物质可以赋予材料更好的疏水性能,利用XPS分析样品表面的元素组成作为衡量表面润湿性的依据。如图6-18(a)所示,浸渍10层TiO2/PAA的CA纤维膜表面的O/C摩尔比为1/0.65。经过FAS改性之后,图谱中出现了F的特征峰且纤维膜表面的F/O/C摩尔比为1.70/1/0.82[图6-18(b)]。随着处理层数达到30层,纤维膜表面的F/O/C摩尔比变为1.82/1/1.07[图6-18(c)],与未经过LBL表面处理的FAS改性CA纤维膜表面F/O/C摩尔比(0.48/4/0.66)相比,表面F含量提升了3~4倍,说明LBL处理更有利于后续的FAS改性。

图6-18 (a)浸渍10层TiO2/PAA的CA纤维膜XPS图;浸渍不同TiO2/PAA层数的FAS改性CA纤维膜XPS图:(b)10;(c)30

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及耐受性影响其使用性能,CA纤维膜强力较差会对其实际服役性能造成影响,为此选择具有高强度、耐酸碱、耐高温特性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34-35]为原料,DMAc为溶剂,FAS为改性剂,制备超疏水自清洁材料。首先将PMIA溶解于DMAc中分别配制8wt%,10wt%,12wt%三个浓度的纺丝原液,在湿度45%、温度24℃的环境下进行纺丝得到的纤维膜,随后将纤维膜在80℃条件下烘干2h后浸渍于2wt%FAS溶液中,再经常温干燥得到FAS改性PMIA纤维膜。

图6-19(a)~(c)为不同浓度PMIA纳米纤维膜的SEM图,随着PMIA浓度的增加,PMIA纤维的直径从200nm增加到了900nm,这是由于纺丝液浓度的提升使得射流稳定性提升[23,36-37]。同时从SEM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可以看出,纤维与纤维相互黏结在一起,这是由于溶剂的不完全挥发造成的。图6-19(d)为FAS改性8wt%PMIA纤维膜的SEM图,经过FAS浸渍改性后的PMIA形貌上没有发生变化,这是由于FAS分子包覆在PMIA纤维上形成了一层疏水层,并没有对纤维堆积结构造成影响。

图6-19 不同浓度PMIA纳米纤维膜的SEM图:(a)8wt%;(b)10wt%;(c)12wt%;(d)FAS改性8wt%PMIA纳米纤维膜SEM图

PMIA静电纺纤维膜的比表面积与纤维直径有关,通过BET测试发现,随着纤维直径的下降,氮气吸附量从2.73m2/g增加到了20.25m2/g[图6-20(a)],这说明了随着PMIA浓度的增加,纤维膜的比表面积降低。如图6-20(a)和(c)所示,FAS改性PMIA纤维膜的WCA与油接触角(OCA)都随着PMI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最大的WCA与OCA分别为134.59°与132.51°展现出了水油双疏的特性,同时比表面积的增加带来了WCA与OCA的增加[38]。经过FAS改性之后,PMIA纤维膜展现出了疏水特性,同时PMIA纤维膜的WSA也随着疏水性增加而降低,具有了表面水滴滚动带走污渍的自清洁功能。

图6-20 不同浓度FAS@PMIA的(a)WCA;(b)WSA;(c)OCA;(d)不同水/油液滴置于FAS@PMIA纤维膜表面的图

图6-21(a)说明了随着时间的增加,纤维本身的亲水特性使静电纺纤维膜发生芯吸作用,材料不再具有双疏的特性。前期研究表明FAS分子可以耐受450℃的温度,PMIA纤维膜在420℃时才发生热分解[39-40]。因此,对FAS改性的PMIA进行高温处理,材料仍可保持良好的疏水疏油特性,如图6-21(b)所示,在300℃之前FAS改性PMIA纤维膜的WCA与OCA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无机材料相对于有机材料来说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41-42],采用聚乙烯醇(PVA)为模板,TEOS为硅源,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了不同PVA浓度(5wt%,7wt%,9wt%)的PVA/SiO2杂化纤维膜(PVA/S1,PVA/S2,PVA/S3),随后800℃煅烧2h获得纯SiO2纤维膜(S1,S2,S3)。最后,把制备好的杂化膜浸渍于3wt%FAS溶液中24h,获得FAS改性的SiO2纤维膜(FS1,FS2,FS3,FS4)。

图6-21 (a)FAS改性后的PMIA纤维膜WCA随时间的变化;(b)不同温度下FAS改性后PMIA纤维膜表面的WCA与OCA

图6-22(a)~(c)为不同浓度PVA/SiO2杂化纤维膜的SEM图,当溶液浓度为5wt%时,PVA/SiO2杂化纤维的平均直径为248nm,并伴随着大量的细小珠粒,珠粒的产生是由于纺丝液黏度低所致[43],随着PVA浓度增加,纤维的直径增加同时珠粒减小[图6-22(b)和(c)]。经过800℃煅烧之后串珠结构还存在于纤维膜S1中[图6-22(d)],且纤维直径从248nm减小到186nm,纤维膜S2、S3的直径也相应减小到了355nm和441nm,这是由于高温下有机组分分解造成的。

图6-22 不同浓度PVA/SiO2杂化纤维膜的SEM图:(a)5wt%;(b)7wt%;(c)9wt%;不同浓度PVA/SiO2杂化纤维膜煅烧后的SEM图:(d)5wt%;(e)7wt%;(f)9wt%

未经疏水处理的SiO2纤维膜具有亲水特性,WCA为0。通过FAS改性可以使SiO2纤维膜从亲水转变为疏水。图6-23(a)为FAS改性SiO2纤维膜的WCA,FS1、FS2、FS3、FS4的平均WCA分别为154°、147°、141°、129°,FS1具有最高的WCA展现出了超疏水的特性。如图6-23(b)所示,纤维膜的WSA随着疏水性的降低而增加,最低WSA为7°。为了进一步研究高温处理后FAS改性SiO2纤维膜的表面润湿特性,选择性能最好的FS1继续研究,由图6-23(c)可知,处理温度低于350℃时,纤维膜所具有的WCA无显著变化。但是,当处理温度继续上升时,WCA开始下降,450℃时为132°,500℃时纤维膜失去了疏水特性,WCA为0。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图谱可知,100℃处理时,还具有1100cm-1、790cm-1、470cm-1三处代表Si—O—Si的吸收峰,新的吸收峰出现在2900cm-1处,表明存在FAS的—CH—[44]。但在1145cm-1处FAS的C—F吸收峰被1100cm-1处强峰所掩盖。当纤维膜经过450℃高温热处理后,其FT-IR谱图[图6-23(d)中(3)]与图6-23(d)中(1)相似,说明与100℃处理后有相近的表面润湿性。然而,当处理温度达到500℃时2900cm-1处的吸收峰消失,说明了FAS长链在该温度下完全热解,因此纤维膜从疏水变为了亲水,这也解释了WCA变为0的原因。(www.xing528.com)

图6-23 FAS改性SiO2纤维膜表面的(a)WCA和(b)WSA;(c)不同高温处理后FS1的WCA;(d)FS1经不同高温处理后的FT-IR图:(1)100℃,(2)450℃,(3)500℃

为了进一步提升SiO2纤维膜的疏水性能,在前驱体溶液中分别加入0、0.16g、0.32g、0.64g的SiO2颗粒进行纺丝,随后800℃煅烧获得了具有SiO2纤维与SiO2颗粒的双组分纤维膜,图6-24为掺杂SiO2颗粒的SiO2纤维膜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6-25为不同掺杂量的SiO2@SiO2颗粒纤维膜的FE-SEM图。如图6-25(a)所示,对于无SiO2颗粒掺杂的纤维膜,由于本身PVA模板浓度低的原因,纤维膜中存在着串珠结构,纤维表面光洁无颗粒存在。随着SiO2颗粒添加量的增加,SiO2@SiO2颗粒纤维的表面逐渐出现颗粒状凸起,但纤维膜整体形貌并未受到影响[图6-25(b)~(d)]。

图6-24 静电纺制备具有自清洁性能SiO2纤维膜的过程示意图

图6-25 不同掺杂量的SiO2@SiO2颗粒纤维膜的FE-SEM图:(a)0;(b)9.7wt%;(c)19.4wt%;(d)38.8wt%

对不同掺杂量的SiO2@SiO2颗粒纤维膜进行表面粗糙度测试,发现无掺杂的SiO2纤维膜的粗糙度为2.00μm,随着SiO2颗粒掺杂量的增加粗糙度分别增加为2.03μm,3.32μm,4.39μm。这与FE-SEM图观察的结果一致。通过SiO2颗粒与SiO2纤维膜的结合构筑了具有类荷叶结构的纤维膜。

如图6-26(a)所示,PVA中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为:—OH 3400cm-1,—CH2 2900cm-1,C=O 1740cm-1,O=C—OR 1450cm-1,—CH21340cm-1和C—O—C 1340cm-1。其中(2)为杂化纤维膜的FT-IR谱图,除了PVA本身具有的特征峰外,还存在1100cm-1,790cm-1和470cm-1处Si—O—Si的特征峰与929cm-1处Si—OH的特征峰,说明了纤维存在SiO2[44-45]。经过800℃煅烧之后,FT-IR谱图中只存在100cm-1,790cm-1和470cm-1处Si—O—Si的特征峰与929cm-1处Si—OH的特征峰,说明纤维只是由单一的SiO2组成。图6-26(b)为不同SiO2颗粒掺杂量对纤维膜WCA的影响,随着SiO2颗粒掺杂量的增加,SiO2纤维膜的WCA从140°增加到了155°,实现了疏水向超疏水的转变。

图6-26 (a)三种纤维膜的FT-IR图:(1)PVA;(2)PVA/TEOS/SiO2纳米颗粒;(3)SiO2/SiO2纳米颗粒;(b)SiO2纳米颗粒添加量对SiO2纤维膜WCA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