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心透水地基泵闸深基坑特性研究

江心透水地基泵闸深基坑特性研究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取水泵闸基坑最深处为主泵房基坑,其深度达13m左右,基础土层上部为透水性的砂性土,放坡开挖,降水较困难,极易发生流砂、管涌现象,危及边坡稳定和基坑运行安全;与主泵房相邻的进水池基坑开挖深度最大处达8.6m左右;其余构筑物开挖深度相对较小,可采用放坡开挖。主泵房及进水池基坑的特性决定其不宜采用放坡开挖,应采用一定的围护措施。主泵房及进水池基坑采取围护施工可减少开挖回填工程量,同时也可减少泵站和水闸的施工干扰。

江心透水地基泵闸深基坑特性研究

5.4.2.1 围堰内的基坑特性分析

位于江心的取水泵闸围堰内的场地条件有限,泵房基坑深达13m,若放坡开挖,一是施工场地不允许,二是基础土层上部为透水性的砂性土,放坡开挖降水较困难,极易发生流砂、管涌现象,危及边坡稳定和基坑运行安全,因此泵房基坑施工时必须采用围护结构保护。又由于围堰基坑四面环水,基坑内外水头差很大,因此施工期间须考虑采取降水措施,将地下水降至建基开挖面以下0.5~1.0m,以防止基坑开挖时渗流引起的渗透破坏。

对于江心泵闸来说,围堰对于基坑的作用是挡水、防渗,提供干地施工条件,围堰的安全直接关系着基坑的安全,而基坑又反过来影响着围堰,若基坑失稳,围堰的稳定也会受到威胁,因此围堰和基坑的安全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围堰与支撑系统共同对基坑起到了一个复合围护体系的作用。

5.4.2.2 深基坑的特性及围护方案研究

1)深基坑的特性

上游取水泵闸主要由上游水闸、取水泵站、水闸内外消力池、泵站进出水池、内外侧引渠、防冲槽、翼墙、拦污拦鱼设施及连接堤等构筑物组成。上游取水泵闸建址处的滩面高程为1.00m左右;上游水闸闸底板底面高程为-3.50m;取水泵站主泵房底板底面高程为-11.80m;与主泵房相邻的安装间底板底面高程为3.00m。各相邻构筑物之间底高程相差较大,如对主泵房基坑进行大开挖,则势必要开挖掉闸室以及安装间下的部分土体。

取水泵闸基坑最深处为主泵房基坑,其深度达13m左右,基础土层上部为透水性的砂性土,放坡开挖,降水较困难,极易发生流砂、管涌现象,危及边坡稳定和基坑运行安全;与主泵房相邻的进水池基坑开挖深度最大处达8.6m左右;其余构筑物开挖深度相对较小,可采用放坡开挖。

主泵房及进水池基坑的特性决定其不宜采用放坡开挖,应采用一定的围护措施。围护措施设计应结合构筑物的特性。(www.xing528.com)

2)主泵房布置

主泵房垂直水流方向长58.6m,顺水流方向宽32.0m,主泵房共分为5层,自下而上分别为进水流道层(-9.80m)、水泵层(-5.20m)、出水流道层(-0.80m)、联轴层(4.00m)和电机层(9.15m)。泵房底板、墩墙、梁板等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流道层底面为斜坡式(-6.58~-9.8m),进水池与泵房进水流道顺接。取水泵站进水池长度为32m,宽同主泵房,池底板为斜坡式,下坡角约7°,底板顶面高程▽-3.00~▽-6.58m。进水池侧墙与底板为分离式结构,侧墙利用挡土墙墙身。

主泵房基坑长约58.6m,宽32m,基坑占地面积约为1876m2,基坑底高程-12.0m,基坑埋深为12.90m。基坑内包含泵房底板、进水流道及水泵层等结构。进水池基坑长58.6~63.1m,宽约32m,基坑占地面积约为1946m2,基坑底高程-4.20~-7.74m,基坑埋深6~8.64m。主泵房及进水池基坑采取围护施工可减少开挖回填工程量,同时也可减少泵站和水闸的施工干扰。

3)泵闸深基坑围护方案研究

深基坑围护方案与泵站建造方案密切相关,初步考虑的建造方案见表5-13。

表5-13 泵站结构建造方案优缺点比较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三个方案在经济上差别不大,方案二技术上优势明显,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可以与泵房永久结构相结合,同时兼作泵房下部封闭防渗结构,安全可靠。虽然工期稍长,但不是关键工期。故采用方案二为取水泵站结构建造方案,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地连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