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从动锥齿轮模型的优化方法

实现从动锥齿轮模型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动锥齿轮模型如图5-57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5-57从动锥齿轮模型图5-57从动锥齿轮模型图5-58绘制从动锥齿轮外轮廓命令: CYLINDER当前线框密度: ISOLINES=4指定圆柱体底面的中心点或[椭圆]<0,0,0>:0,0,0指定圆柱体底面的半径或[直径]: 20指定圆柱体高度或[另一个圆心]: 15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出其他的圆柱体。图5-62差集模型的轮廓执行VIEW命令,将视图调整到俯视图。

实现从动锥齿轮模型的优化方法

从动锥齿轮模型如图5-57所示。

(1)执行CYLINDER命令,分别绘制圆心同为(0,0,0),半径和高度值为(20,15)、(16,15)、(26,2)、(32,2)、(40,1)的圆柱体,如图5-58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图5-57 从动锥齿轮模型

图5-58 绘制从动锥齿轮外轮廓

命令: CYLINDER(执行“圆柱体”命令)

当前线框密度: ISOLINES=4(显示系统信息)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中心点或[椭圆(E)]<0,0,0>:0,0,0(确定圆柱体的底面圆心)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半径或[直径(D)]: 20(确定圆柱体半径值)

指定圆柱体高度或[另一个圆心(C)]: 15(确定圆柱体高度值)

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出其他的圆柱体。

(2)执行SUBTRACT命令,将半径值为20的圆柱体减去半径值为16圆柱体,同样将半径值为32的圆柱体减去半径值为26的圆柱体。如图5-59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SUBTRACT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执行“差集”命令)

选择对象: 找到1个(选择半径值为20的圆柱体)

选择对象:(选择结束)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选择对象: 找到1个(选择半径值为16的圆柱体)

选择对象:(直接回车完成操作)

同样的方法,将半径值为32的圆柱体减去半径值为26的圆柱体。

(3)执行VIEW命令,调整到主视图中。执行CYLINDER命令,以圆心(0,15,20),绘制半径值为3、高度值为-40的圆柱体,如图5-60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_cylinder(执行“圆柱体”命令)

当前线框密度: ISOLINES=4(显示系统信息)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中心点或[椭圆(E)]<0,0,0>: 0,15,20(确定圆柱体底面的中心点)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半径或[直径(D)]: 3(确定圆柱体半径值)

指定圆柱体高度或[另一个圆心(C)]: -40(确定圆柱体的高度值)

图5-59 差集后的模型轮廓

图5-60 绘制圆柱体

(4)执行VIEW命令,调整视图到左视图。用同样方法在左视图中绘制圆柱体,如图5-61所示。

(5)执行SUBTRACT命令,将两个交叉的圆柱体从大圆柱体上减掉,如图5-62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SUBTRACT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执行“差集”命令)

选择对象: 找到1个(选择半径值为20的圆柱体)

选择对象:(选择结束)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选择对象: 找到1个

选择对象: 找到1个,总计2个(选择两个交叉的圆柱体)

选择对象:(直接回车完成操作)

图5-61 绘制同样的圆柱体

图5-62 差集模型的轮廓

(6)执行VIEW命令,将视图调整到俯视图。执行CYLINDER命令,在每个凹槽的两侧各作一个半径值为1、高度值为20的圆柱体,如图5-63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_cylinder(执行“圆柱体”命令)

当前线框密度: ISOLINES=4(显示系统信息)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中心点或[椭圆(E)]<0,0,0>:(确定圆柱体的底面中心点)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半径或[直径(D)]: 1(确定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值)

指定圆柱体高度或[另一个圆心(C)]: 20(确定圆柱体的高度值)

用同样的方法将凹槽的两侧的半径值为1,高度值为20的圆柱体。

图5-63 绘制凹槽两侧的圆柱体

(7)执行SUBTRACT命令,将刚绘制凹槽两侧的圆柱体减掉,如图5-64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SUBTRACT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执行“差集”命令)(www.xing528.com)

选择对象: 找到1个(选择半径值为20的圆柱体)

选择对象:(选择结束)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选择对象: 找到1个

选择对象: 找到1个,总计2个(选择半径值为1高度值为20的圆柱体)

选择对象:(直接回车完成操作)

(8)执行VIEW命令,将视图调整到俯视图,在俯视图中绘制半径值为2、高度值为3的圆柱体,如图5-65所示。

图5-64 差集后的模型外轮廓

图5-65 绘制圆柱体

(9)执行ARRAY命令,在弹出的“阵列”对话框中设置如图5-66所示。

图5-66 “阵列”对话框

(10)执行SUBTRACT命令,将阵列得到的圆柱体从原实体上减掉,如图5-67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SUBTRACT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执行“差集”命令)

选择对象: 找到1个(选择原实体)

选择对象: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选择对象: 找到1个

选择对象: 找到1个,总计16个(选择刚阵列得到的圆柱体)

选择对象:(直接回车完成操作)

(11)执行RECTANG命令,在主视图中如图5-68所示的位置绘制一个对角点为@2,8的矩形。

图5-67 差集后的模型实体

图5-68 主视图中矩形位置

(12)执行EXTRUDE命令,对矩形进行拉伸处理,拉伸高度为2,拉伸的倾斜角度为15度,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EXTRUDE(执行“拉伸”命令)

当前线框密度: ISOLINES=4(显示系统信息)

选择对象: 找到1个(选择矩形)

选择对象:(选择结束)

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 2(确定拉伸的高度值)

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0>: 15(确定倾斜的角度值)

(13)执行AR命令,在弹出的环形阵列对话框中设置如图5-69所示,得到如图5-70所示的效果。

(14)执行CIRCLE命令,绘制半径值为20的圆,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CIRCLE(执行“圆”命令)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0,0,0(确定圆的圆心)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20(确定圆的半径值)

图5-69 “阵列”对话框

图5-70 阵列后的实体

(15)执行EXTRUDE命令,对圆进行拉伸处理,拉伸高度值为-15,拉伸倾斜角度为40度。如图5-71所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图5-71 拉伸后的机械模型

命令: EXTRUDE(执行“拉伸”命令)

当前线框密度: ISOLINES=4(显示当前系统信息)

选择对象: 找到1个(选择圆)

选择对象:(选择结束)

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 -15(确定拉伸高度值)

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0>: 40(确定拉伸倾斜角度值)

(16)执行RMAT命令,将材质BEIOE MATTE附着轴支架模型上,然后执行RENDER命令,对模型进行渲染,得到如图5-57所示的图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