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残留奥氏体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残留奥氏体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磁性法只能测定试样整体的残留奥氏体量,如需测定局部的、表面的或沿层深分布的奥氏体量时,必须采用F射线衍射法。测定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广泛采用直接对比法。确定残留奥氏体含量时,可在同一个衍射花样上,测出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某衍射线的强度比。图9-30 奥氏体及马氏体衍射线条相对位置示意图表9-13 测定残留奥氏体量常用方法的比较图9-30 奥氏体及马氏体衍射线条相对位置示意图表9-13 测定残留奥氏体量常用方法的比较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残留奥氏体

当残留奥氏体含量较高时,采用金相法可获得满意结果,但当含量小于10%(体积分数)时,其误差较大。磁性法只能测定试样整体的残留奥氏体量,如需测定局部的、表面的或沿层深分布的奥氏体量时,必须采用F射线衍射法。

采用滤波辐射时,其下限探测的体积分数为4%~5%,当采用旋转阳极靶附加晶体单色器时,其允许探测量可小于1%。

测定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广泛采用直接对比法。它是指测定多相混合物中某相含量时,以另一相的某一根衍射线条作为参考线条,不必掺入外加标准物质。使用块状多晶试样,在生产上很方便。

确定残留奥氏体含量时,可在同一个衍射花样上,测出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某衍射线的强度比。根据F射线衍射强度(累积强度)公式可知:

978-7-111-42950-0-Chapter09-54.jpg

其中

978-7-111-42950-0-Chapter09-55.jpg

φ(A)+φ(M)=100%

式中 IA/IM——所测得奥氏体的某一衍射线条和马氏体的某一衍射线条的累计强度

之比;

N——单位体积(cm3)内的晶胞数;

F——结构因子;

P——多重性因子;978-7-111-42950-0-Chapter09-56.jpg

角因子;(www.xing528.com)

e-2M——温度因子;φ(A)、φ(M)——分别表示残留奥氏体及马氏体的体

积分数;

CACM——相应的常数。

联立两式得:

978-7-111-42950-0-Chapter09-57.jpg

CA/CM)的数值可根据试验结果在F射线衍射的有关参考书查到,而IM/IA由试验测出,φ(A)就可由式(9-18)算出。

图9-30所示为奥氏体及马氏体衍射线条相对位置示意图。通常选择的衍射线对是(200)A-(200)M,(311)A-(211)M,(220)A-(211)M。(111)A和(110)M虽然强度高,但往往相互重叠,所以不采用。当奥氏体转变为体心正方的马氏体时,原属体心立方点阵的各条衍射线条将分离成双线。例如(200)或(020)与(002)的晶面间距不再相等,就分离成(200)+(020)和(002)两条线。但当马氏体碳含量小于0.6%(质量分数)时,由于正方度c/a仅略大于1,双线尚不至分离。实际摄取的马氏体和奥氏体线条有时较宽,这是由于淬火钢中存在着不均匀的微观应力所引起。

试样制备时,要求得到平滑、无应变的表面。在磨光时应避免试样过热或塑变,防止引起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分解。

当残留奥氏体量低时,它的衍射谱线强度也低。当碳化物分布较弥散时,也很难用光学金相法定量,且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为此可采用样块组合技术(增加几种标准试样),导出另一种奥氏体计算公式,可得到较好的效果。以上三种方法的比较列于表9-13。

978-7-111-42950-0-Chapter09-58.jpg

图9-30 奥氏体及马氏体衍射线条相对位置示意图

表9-13 测定残留奥氏体量常用方法的比较

978-7-111-42950-0-Chapter09-59.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