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地质岩土勘察等级乙级分析

工程地质岩土勘察等级乙级分析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该工程岩土工程勘探等级为乙级。

工程地质岩土勘察等级乙级分析

本工程建在格尔木市东约30km的荒漠沙地区域内,场址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侧边缘地带,距昆仑山脉布尔汉布达山北坡坡角约9km,为基岩形成的低山区,地貌类型为荒漠沙地。范围内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南部2875m北部降至2867m,低8m,地形开阔平坦,场区内冲沟不发育。

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依据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如下:

1)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即后果严重的一般工程。

2)地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区,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即中等复杂程度场地。

3)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地基土存在季节性冻土等特殊性土,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即中等复杂地基。

4)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该工程岩土工程勘探等级为乙级。

2.抗震安全性评价

(1)地震基本烈度 场址区地震分区为青藏高原中部地震区(Ⅰ7)、托素湖地震亚区(Ⅲ17)。根据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构造图》,近时期地震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的塔塔稜河以南、诺木洪镇以北、达布逊湖以东、托素湖以西地区,多为6级以下地震,场址区属构造基本稳定区。

(2)地基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场址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基土为稍密~中密的粉细砂为主,地基土类型为中软土。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20~160m/s,覆盖层厚度为3~50m,属可进行建设的抗震较有利地段,建筑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址区及附近无活动性断裂通过,不存在发震断裂。

(3)地基土的液化评价 场址区地震烈度为Ⅶ度,地基土岩性为粉细砂层,为强透水地层,根据周边民井调查资料,场址区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30m,雨季最高水位时地下水埋深约20m,即地面以下0~20m范围内,不存在饱和砂层,故粉细砂层不存在振动液化问题。

3.地基土腐蚀性

本次勘察对钻孔内0~5m范围内土样进行了易溶盐分析,判定地基土对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及钢筋砌体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

4.环境水的腐蚀性

场址范围内及周边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深,钻孔15m范围内未见地下水,经对场址区附近河东农场七连、八连民井地下水采样分析,场址区地下水总矿化度为842.38~1025.44mg/L,属淡水~微咸水,pH值为7.66~7.83,属弱碱性水,总硬度为410.0~425.0mg/L,属极硬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及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5.盐渍类土工程地质评价

根据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对盐渍土的定义:当岩土中易溶盐的含量大于0.3%,并具有溶陷、盐胀、腐蚀等工程特性时,应判定为盐渍土。

经对钻孔内0~5m范围内的土样进行溶盐分析实验,总易溶盐含量为0.16%~0.72%,平均值为0.40%,仅部分土样易溶盐总量小于0.3%,判定地基土5.0m以上为盐渍类土,主要为亚氯盐渍土,占土样总量的56%,其次为氯盐渍土,占44%。按含盐量分类,氯及亚氯盐平均含盐量0.45%,属弱盐渍土。(www.xing528.com)

场址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小,毛细作用强,极利于盐分在地表聚集。盐渍类土中盐分的分布随季节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而变化,旱季时盐分向地面聚集,这时上部土层含盐量较大,局部土层内形成盐晶粒,随深度增加含盐量逐渐减少。雨季时地表盐分被地面水冲洗溶解,并随水渗入地下,表层含盐量减少,地表白色盐霜甚至消失。因此,在盐渍类土地区,经常发生盐类被淋溶和盐类聚集的周期性过程。

盐渍类土对地基土的力学强度影响较大,即土的力学强度随盐渍类土的总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少,其原因是盐渍类土具有盐胀性和溶陷性。根据盐渍类土的工程性质,结合光伏电场盐渍类土的特征,经分析有关盐渍类土的试验成果,工程中应注意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防止由于水的作用而导致溶陷引起的地基变形破坏。

6.季节性冻土评价

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工程区标准季节性冻土深度为1.0m。场址区季节性冻土为粉细砂层,冻土带内土层含水量低,一般呈干燥或稍湿,冻土构造类别为整体构造,仅于孔隙中见少量晶粒状冰,冰晶融化后原土结构不发生改变,冻土类型为少冰冻土。虽冻土层粒径<0.075mm,含量>15%,但冻土层含水量<10%,冻结期间地下水位埋深>15m,故冻胀等级为Ⅰ级,冻胀类别为不冻胀,季节性冻土对建筑物基础影响不大。

7.地基土工程地质评价

场址区地层自上而下分为2层:第四系全新统风积(Q4eol)粉细砂层(①层、②层)、砾砂层透镜体(②1层)。

场址区地基土上部粉细砂层(第①层)1.0m位于季节性冻土带内,含水量较低,冻土类型为少冰冻土,冻胀等级为Ⅰ级,冻胀类别为不冻胀,季节性冻土对建筑物基础影响不大,该层厚度为2.0m左右,结构呈松散~稍密状,承载力低,具压缩变形特征,不建议作为天然地基使用。冻土带以下粉细砂层及砾砂透镜体(第②层、②1层),结构呈中密~密实状,承载力相对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为持力层或基础下卧层,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为180~220kPa。

场址区地势较平坦、开阔,不存在滑坡、不稳定体、泥石流、移动沙丘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适宜修建光伏发电工程。

8.集控中心工程地质条件

集控中心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址区基本一致,冻土带以下的②粉细砂层呈中密~密实状,承载力相对较高,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

9.施工水源及生活用水水源

建议施工水源和生活用水水源采用自备水井解决,井深150m,取水地层为100~130m。单井出水量为15m3/h,基本可以解决工程施工、生活用水需求。

10.天然建筑材料

对混凝土骨料进行了地质调查。109国道东出口以东公路南北两侧一宽浅冲沟(或小型季节性河流),上覆冲洪积砂、卵、砾石,距场址西南侧约5.5km,质量、储量满足要求。格尔木周边分布有多处正在使用的砂砾料场,亦可分散收购。

11.中控室

中控室的框架地基要建在2m以下,因场址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中控室地面要垫高,与109国道平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