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染色性能测试及其仪器的应用

染色性能测试及其仪器的应用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原样变(褪)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试样通过夹紧装置固定在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的底板上,仪器的动程方向与试样的长度方向一致。重复上述耐干摩擦色牢度测试操作。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分别评定上述干、湿摩擦布的沾色牢度。此类设备用于反射光谱、色差、色深值、白度、牢度等测量。722型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范围内,采用试探法在不同波长下测染料的吸光度。

染色性能测试及其仪器的应用

1.耐洗色牢度测定

(1)试样准备过程。

①取40mm×100mm同试样的柞蚕丝纤维一块作为第一张贴衬织物。

②再取与第一块织物相对应的40mm×100mm的棉纤维作为第二张贴衬织物。

③然后取40mm×100mm柞蚕丝试样一块,夹于两块40mm×100mm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并沿四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验。

(2)组合试样重量。

组合试验1:1.27g;组合试验2:1.29g;组合试验3:1.30g。

(3)实验工艺。

实验温度:40℃(±2℃);实验时间:30min;皂液组成:标准皂片5g/L(如需要,可用合成洗涤剂4g/L和无水碳酸钠1g/L代替皂片5g/L);浴比:50∶1。

(4)实验步骤。称重预先准备的组合试样,放入洗涤容器内,将皂液预热到规定温度,注意应将皂片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按浴比50∶1,注入洗涤容器中,在规定温度下处理30min。

取出组合试样,用冷水清洗两次,再用流动冷水冲洗10min,挤去水分,悬挂在不超过60℃的环境中晾干。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原样变(褪)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

2.耐摩擦色牢度测定

(1)试样准备。取两组大小为50mm×200mm的试样,每一组为两块试样。第一组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经纱,用于径向的湿摩擦和干摩擦测试;第二组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纬纱,用于纬向的湿摩擦和干摩擦测试。

(2)实验步骤。试样通过夹紧装置固定在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的底板上,仪器的动程方向与试样的长度方向一致。

试验仪的摩擦头上用干摩擦布包裹固定,使摩擦头运行方向与摩擦布的径向一致。

打开实验仪器开关,在10s内摩擦10次(往复动程为100mm,垂直压力为9N),取下干摩擦布。

将另一块干摩擦布,放入冷水浸湿后,使其在试验仪的压液装置上压,控制织物含水量处于95%~105%。

重复上述耐干摩擦色牢度测试操作。摩擦结束后,在室温下晾干。

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分别评定上述干、湿摩擦布的沾色牢度。

3.表面色深值测定

测色仪和测色配色仪主要用于测量颜色。此类设备用于反射光谱、色差、色深值、白度、牢度等测量。(www.xing528.com)

实验步骤如下。

(1)打开计算机侧色配色仪,分别用标准黑和白板校正机器,选择需要的功能菜单。

(2)取皂洗原样、褪色样、沾色样各一块,将其重叠数层(根据纤维织物的薄厚而增加层数,反射值不再改变时为宜),以一定的张力夹紧于样品测量孔上。

(3)对原样、褪色样、沾色样的正面进行多次测量,采取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4)确定后屏幕显示测量的结果,根据要求记录,并打印需要的测量数据。

4.染料吸收波长的测定

将染色原液用蒸馏水稀释到0.04g/L,选择可见光范围380~780nm。722型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范围内,采用试探法在不同波长下测染料的吸光度。整理并输出数据,数据采用降序排列,在最大吸光度下找出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

5.染料上染百分率的测定

(1)按实验处方将染料分别配制并加入助剂,分成两个染浴,放置在同一恒温水浴锅中。

(2)其中一个染浴中加被染柞蚕丝纤维(染色残液),另一个染浴中不加被上染的柞蚕丝纤维(标准染液)。

(3)然后两个染浴按染色工艺曲线升温或保温,直到染色完毕。

(4)将染色残液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吸取20mL加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形成待测染色残液。

(5)将经历染色过程的标准染液也稀释至500mL,吸取5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形成待测染色标准液。

(6)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在λmax处测定染色残液的吸光度B,在λmax处测定标准染液的吸光度A,然后按下面公式计算染料的上染百分率(%)。

上染率=100%-X

X=[B/(A×n)]×100%

式中:X——染色残液中染料质量分数,%;

A——标准染液的吸光度;

B——染色残液的吸光度;

n——标准染液和染色残液的测试浓度的倍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