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MPLS-TP数据转发过程简析

MPLS-TP数据转发过程简析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PLS-TP面向连接的特性是通过伪线技术实现的。如图8-5所示展示了分组业务在MPLS-TP网络中的转发过程。在PTN网络中,经处理的数据包按照所标记标签,根据标签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在图8-6中,CE1、CE2两个客户端之间的报文通过MPLS-TP网络传送。0x8847:Pw Over MPLS-TP标识,2个字节。PE2节点剥离在MPLS-TP域的标签后向CE2节点传送。隧道Tunnel是基于MPLS-TP的端到端的标签转发通道。

MPLS-TP数据转发过程简析

MPLS-TP利用网络管理系统或者动态的控制平面(ASON/GMPLS),建立从PE(Provider Edge,边缘路由器)经过P(Provider,骨干路由器)节点到另一个PE的MPLS-TP双层标签转发路径(LSP),包括通道层和通路层,通道层仿真客户信号的特征,并指示连接特征,通路层指示分组转发的隧道。MPLS-TPLSP可以承载在以太网物理层中,也可以在SDH VCG中,还可以承载在DWDM/OTN的波长通道上。

MPLS-TP面向连接的特性是通过伪线(PW)技术实现的。在传送过程中,客户边缘设备CE1(Customer Edge)与服务提供商边缘设备PE1相连。PE1对要传输的原始业务进行打包封装处理,再通过伪线进行传输。在接收端,PE2对接收到的业务进行帧校验、重新排序等处理,还原成原始业务,交给CE2。如图8-5所示展示了分组业务在MPLS-TP网络中的转发过程。当客户CE1的分组业务(以太网、IP/MPLS、ATM、FR等)到达PE1时,PE1将PTN域外的分组数据包加上MPLS-TP标签L1(双层标签)。在PTN网络中,经处理的数据包按照所标记标签,根据标签转发路径进行转发。数据到达核心设备P后,P将标签交换成L2(双层标签,内层标签可以不换),并根据标签转发表完成转发过程。数据包到达边缘设备PE2准备离开PTN域时,PE2将剥离标签L2,将分组业务送给客户CE2,按照即将进入网络的交换方式完成后续的交换过程。

图8-5 分组在MPLS-TP网络中的转发

图8-6 MPLS-TP网络的转发模型

图8-6进一步说明了MPLS-TP的标签交换过程。在图8-6 中,CE1、CE2两个客户端之间的报文通过MPLS-TP网络传送。PE1、PE2负责添加/剥离标签,P1、P2进行标签交换,报文从MPLS-TP域外进入到MPLS-TP域内在边缘设备添加26个字节的标签,标签包括8个字段,各字段描述如下。

B-DA:以太网封装目的MAC地址。Tunnel_L隧道标签确定转发路径,B-DA为下一跳节点MAC地址,6个字节。

B-SA:以太网封装源MAC地址,6个字节。(www.xing528.com)

0x8100:以太网数据帧标识,2个字节。

B-VID:外层VLAN tag,2个字节。

0x8847:Pw Over MPLS-TP标识,2个字节。

Tunnel_L:隧道标签Label(TMP),4个字节。

PW_L:伪线标签(TMC),4个字节。

CW:伪线控制字,4个字节。

在图8-6中,来自CE1节点的报文在PE1节点添加上标签后传送到P1节点,在P1节点生成新的标签。新标签在原标签基础上保留伪线标签PW_L,交换隧道标签Tunnel_L,更新下一跳地址B-DA。更新后标签的报文接着传送到下一站P2节点。在P2节点报文进行与P1节点相同的标签更新操作,接着送到PE2节点。PE2节点剥离在MPLS-TP域的标签后向CE2节点传送。报文到达CE2节点后会按照将进入的网络交换方式进行报文交换

整个转发过程,MPLS-TP可以看作是基于MPLS标签的管道技术,利用一组MPLS标签来标识一个端到端的转发路径(LSP)。MPLS-TP分为两层:内层为伪线(PW)层,标识业务的类型;外层为隧道层,标识业务转发路径。隧道Tunnel是基于MPLS-TP的端到端的标签转发通道。本地数据报经过伪线封装为PW PDU,之后通过隧道Tunnel传送;边缘设备PE执行端业务的封装/解封装,还原为本地格式之后传送给目的C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