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招打造服装调和感:对比与调和

五招打造服装调和感:对比与调和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针对事物的形象、色彩和质感等方面进行质和量的比较。图3-51色彩对比图3-52材料对比2.调和事物中几个构成要素之间在质和量上均保持统一关系,是一种秩序感的体现,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调和。一般来说,服装造型中的调和通常可以体现在服装的色彩配置、整体结构、局部结构、材质对比和工艺手法上。

五招打造服装调和感:对比与调和

1.对比

对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时的一种直观效果。是针对事物的形象、色彩和质感等方面进行质和量的比较。对于服装来讲,对比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对比

服装款式的长短(上长下短或下长上短)、松紧(上松下紧或下松上紧)、曲直(上为曲线构成、下为直线构成或相反)以及动与静、凸型与凹型的设计。通过这样的对比构成形式,可达到新颖、别致的视觉美感,同时款式富有变化,不呆板(图3-50)。

图3-50 造型对比

(2)色彩对比

在服装色彩的配置中,利用色相(冷色与暖色并置)、明度(亮色与暗色并置)、纯度(灰色与纯色并置)和色彩的形态、面积、位置、空间处理形成对比关系(图3-51)。

(3)面料对比

服装面料质感的对比,比如:粗犷和细腻、硬挺与柔软、沉稳与飘逸、平展与褶皱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使服装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图3-52)。

图3-51 色彩对比

图3-52 材料对比

2.调和

事物中几个构成要素之间在质和量上均保持统一关系,是一种秩序感的体现,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调和。在服装设计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在形态上的统一和排列组合上的秩序感称为调和。为了表现出秩序感,就需要对构成服装的几大要素进行统一和有顺序的排列,以此求得形态上的美感。因此,在服装的结构上如果缺乏一定的秩序感和统一性,就会影响本身服装应具有的审美价值。一般来说,服装造型中的调和通常可以体现在服装的色彩配置、整体结构、局部结构、材质对比和工艺手法上。(www.xing528.com)

(1)整体结构

在服装的整体结构上,款式的前后结构中的分割中有类似的形态出现。如前身结构中有省道,后身也应有省道出现;前身腰节处是断开的,后身腰节处也需要断开,在视觉上形成统一协调的感觉

(2)局部结构

在局部结构上,需要用类似的形态来统一。例如:在领子、袖子、口袋、腰部等处用相近的形态进行统一处理,以达到协调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过于统一又会显得单调,因此,要把握其大小、间隔的对比关系,为的是既调和统一,又富于变化,领子的毛式设计显出了冬装的特性,袖口为了统一也进行同样的设计来调和(图3-53)。

(3)工艺手法

在服装的工艺手段和装饰手法上,同样需要一定的统一性(图3-54)。比如在面料、辅料和缝制上,如果面料选择藏青色,那辅料也应该选择与之相适应稍淡的颜色,缝制用的缝纫线也应该用深色的。另外,在其图案装饰的风格上都要用一种有序的统一的手法进行处理,以达到整体协调的效果。

图3-53 领子与袖口的调和设计

图3-54 外衣的工艺手法近似调和

(4)色彩配置

凡优秀的服装作品中,其色彩的配用都是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调和的服装配色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相反不调和的服装会给人一种生硬、刺目、厌烦的感觉。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色彩的调和在服装配色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多色调和:即使用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颜色进行搭配所取得调和。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要采取各色等量分配的方法,而应是从中选出一个主导色,并排划出其他色彩的大小配制顺序,这样才能取得调和的效果。在整套服装中,按照各部分在整套服装中所占的色彩面积大小及色量来确定其色彩秩序,一般而言像长衫、衬衣等在色彩上占大面积,要统领全局,而鞋、帽、手套皮包或服装上的图案等所占色彩面积比较小,起到丰富作用(图3-55)。

图3-55 多色调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