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

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组织的检验、金相组织级别及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方法。A.2.6 除上述说明外,其他均按本标准正文第5章执行。7 检验用仪器7.1 维氏硬度计及标准块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

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组织的检验、金相组织级别及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大于0.3mm的工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 术语

GB/T 9450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0—2005,ISO 2639:2002,MOD)

GB/T 13298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723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心部组织 cores tructure

距表面3倍于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区域的组织。

4 试样

4.1 工件在有代表性服役区截取试样,或取相应大小的随炉试样。随炉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应与工件相同。

4.2 试样材料应与工件同一牌号,具有相同的预处理状态;对于要求严格的工件,试样需与工件同一冶金炉号的材料。

4.3 检测面应垂直渗层表面。

4.4 对于特殊要求的试样,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关于齿形试样的要求,参见附录A。

5 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5.1 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见表1所示。

表1 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6.3 碳化物的级别

根据碳化物形态、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评定级别,对照附录E中图E.1系列级别图片进行评定,评级说明见表4。

表4 碳化物的级别评定

注:齿形试样的检验部位规定参见附录A。

① 应考虑热处理后表面磨削去除因素。

5.2 金相检验试样按GB/T 13298制样,浸蚀剂均采用4%硝酸乙醇溶液。

5.3 金相组织的检验、评定,应在级别最高处评定。若超出最高级别,可用大于6级表示。

5.4 金相组织评定不采纳中间(半级)级别。

6 金相组织级别评定

6.1 马氏体的级别

根据马氏体针体的大小评定级别,对照附录B中图B.1系列级别图片进行评定,评级说明见表2。

表2 马氏体的级别评定

6.2 残留奥氏体的级别

根据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多少评定级别,对照附录C中图C.1系列级别图片进行评定,或参考附录D中图D.1系列级别图片评定,评级说明见表3。

表3 残留奥氏体的级别评定

6.3 碳化物的级别

根据碳化物形态、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评定级别,对照附录E中图E.1系列级别图片进行评定,评级说明见表4。

表4 碳化物的级别评定

6.4 表层内氧化层深度的级别

显微镜下,根据渗层表层内氧化的最深处深度进行评定,评级说明见表5。

表5 内氧化层的级别评定

6.4 表层内氧化层深度的级别

在显微镜下,根据渗层表层内氧化的最深处深度进行评定,评级说明见表5。

表5 内氧化层的级别评定

注:内氧化形貌参见附录F所示。

6.5 心部组织的级别

根据心部组织形貌及铁素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评定级别,对照附录G中图G.1系列级别图片进行评定,评级说明见表6。

表6 心部组织的级别评定

注:内氧化形貌参见附录F所示。

6.5 心部组织的级别

根据心部组织形貌及铁素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评定级别,对照附录G中图G.1系列级别图片进行评定,评级说明见表6。

表6 心部组织的级别评定

7 检验用仪器

7.1 维氏硬度计及标准块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7.2 金相显微镜或相关测微标尺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8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编号;

b)试样(产品)名称;

c)试样标识;

d)试样材料牌号及工艺;

e)若非随炉试样,则说明取样位置及试面方向;

f)检验结果及特殊说明;

g)检验及复核人员签名、检验日期。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钢制齿轮渗碳淬火回火金相组织检验的一般规定

A.1 试样

A.1.1 齿形工件截取至少一个完整齿形,也可使用圆柱试样或模拟齿厚试样。圆柱试样尺寸:最小直径为6倍模数,但不小于16mm;最小长度为试样直径的2倍。经用户同意也可采用小型试样:最小直径为3倍模数;最小长度为试样直径的2倍。模拟齿厚试样的厚度应等于1.57倍齿的模数,其宽度与长度应为2.5倍齿的模数。

A.1.2 齿形试样的检测面应在齿的法向截面。

A.1.3 除上述说明外,其他均按本标准正文第4章执行。

A.2 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A.2.1 齿轮的有效硬化层深度测定部位一般在齿宽中部法向截面上,在分度圆处沿垂直齿面方向,或按具体工艺文件规定。

A.2.2 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检验部位均在齿分度圆处距渗层表面0.05~0.15mm之间。

A.2.3 碳化物检验部位在渗层尖角(齿角)处,或根据工艺要求。

A.2.4 表层内氧化层深度检验部位在齿轮的齿根表层。

A.2.5 心部组织检验在齿宽的中心线与齿根圆相交处。对于大型齿轮推荐检验部位见图A.1。

A.2.6 除上述说明外,其他均按本标准正文第5章执行。

7 检验用仪器

7.1 维氏硬度计及标准块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7.2 金相显微镜或相关测微标尺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8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编号;

b)试样(产品)名称;

c)试样标识;

d)试样材料牌号及工艺;

e)若非随炉试样,则说明取样位置及试面方向;

f)检验结果及特殊说明;

g)检验及复核人员签名、检验日期。

附录A(www.xing528.com)

(资料性附录)

钢制齿轮渗碳淬火回火金相组织检验的一般规定

A.1 试样

A.1.1 齿形工件截取至少一个完整齿形,也可使用圆柱试样或模拟齿厚试样。圆柱试样尺寸:最小直径为6倍模数,但不小于16mm;最小长度为试样直径的2倍。经用户同意也可采用小型试样:最小直径为3倍模数;最小长度为试样直径的2倍。模拟齿厚试样的厚度应等于1.57倍齿的模数,其宽度与长度应为2.5倍齿的模数。

A.1.2 齿形试样的检测面应在齿的法向截面。

A.1.3 除上述说明外,其他均按本标准正文第4章执行。

A.2 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A.2.1 齿轮的有效硬化层深度测定部位一般在齿宽中部法向截面上,在分度圆处沿垂直齿面方向,或按具体工艺文件规定。

A.2.2 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检验部位均在齿分度圆处距渗层表面0.05~0.15mm之间。

A.2.3 碳化物检验部位在渗层尖角(齿角)处,或根据工艺要求。

A.2.4 表层内氧化层深度检验部位在齿轮的齿根表层。

A.2.5 心部组织检验在齿宽的中心线与齿根圆相交处。对于大型齿轮推荐检验部位见图A.1。

A.2.6 除上述说明外,其他均按本标准正文第5章执行。

图A.1 大型齿轮心部组织检验位置示意

A.3 除上述两项规定外,其他均按本标准正文执行。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马氏体级别图

马氏体级别图(×500)见图B.1。

图A.1 大型齿轮心部组织检验位置示意

A.3 除上述两项规定外,其他均按本标准正文执行。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马氏体级别图

马氏体级别图(×500)见图B.1。

图B.1 马氏体级别图(×500)

图B.1 马氏体级别图(×500)

图B.1 马氏体级别图(×500)(续)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500)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500)见图C.1。

图B.1 马氏体级别图(×500)(续)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500)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500)见图C.1。

图C.1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500)

图C.1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500)

图C.1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500)(续)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1000)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1000)见图D.1。

图C.1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500)(续)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1000)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1000)见图D.1。

图D.1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1000)

图D.1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1000)

图D.1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1000)(续)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碳化物级别图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见图E.1。

图D.1 残留奥氏体级别图(×1000)(续)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碳化物级别图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见图E.1。

图E.1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

图E.1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

图E.1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续一)

图E.1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续一)

图E.1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续二)

图E.1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续二)

图E.1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续三)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内氧化形貌

内氧化形貌(×500)见图F.1。

图E.1 网状及粒块状分布的碳化物级别图(×500)(续三)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内氧化形貌

内氧化形貌(×500)见图F.1。

图F.1 内氧化形貌(×500)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心部组织级别图

心部组织级别图(×500)见图G.1。

图F.1 内氧化形貌(×500)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心部组织级别图

心部组织级别图(×500)见图G.1。

图G.1 心部组织级别图(×500)

图G.1 心部组织级别图(×500)

图G.1 心部组织级别图(×500)(续)

图G.1 心部组织级别图(×500)(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