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SVC平均失真计算方法优化

SVC平均失真计算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SVC由于丢包而造成的失真可表示为其中,di,j表示时间层和质量层分别为i、j的NALU丢失后造成的失真,其丢失的概率为p。根据式(4.5),可将式(4.2)中的di,j表示为其中,参数ν1 的取值与时间及质量层的数量有关,具体取值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编码器JSVM的编码参数确定,在分析SVC传输失真时提供的方法中,将ν1 取0.45。

SVC平均失真计算方法优化

由于SVC的时间可伸缩编码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层级B帧编码技术,时间分层中的低层对高层的正确解码起着关键作用。如低层数据丢失,即使解码器采用了错误隐藏技术,也会将错误扩散至高层。同时,MGS 为解决编码过程中的漂移问题,引入了关键帧[5]。采用关键帧作为同步的参考点,使漂移的扩散范围仅局限于同一GOP中,避免了误差的累积和扩散。此外,SVC选择质量最高的帧作为关键帧的参考帧,同时也作为非关键帧的基本层和增强层的参考帧。与此类似,低层的数据在部分丢失后,其错误也会扩散至高层。因此,在会发生数据包丢失事件的网络传输环境下,计算SVC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丢包而造成的失真是设计高效的纠错方法的前提。显然,SVC由于丢包而造成的失真可表示为

其中,di,j表示时间层和质量层分别为i、j的NALU丢失后造成的失真,其丢失的概率为p。p的大小可由Gilbert模型计算而得[6]。M,N分别为时间层与质量层的数量。为求得di,j的值,考虑时间层数据丢失后的错误扩散区域,采用下式计算时间层中各层数据丢失后的失真扩散程度:

其中,c为常数。

然后,将质量层中各层数据丢失后的失真扩散程度表示为

从上述两式可看出,失真扩散程度的大小与丢失数据所在的层有关,这也与SVC的编码原理相一致。但对于参数c的取值,一般是根据SVC测试序列的传输实验得到其经验值。但这忽略了各层数据之间的关系,带有极大的随意性。本质上,正如图4-2 所显示的,不同层的数据所属特征在SVC的扩展数据头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分析SVC中扩展数据头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下式计算c的值:

可以看出,为计算c的值,必须对SVC中NALU的扩展数据头进行解析。事实上,对该数据头的解析可在网络应用层中实现,且复杂度较低,带来的编码时延也可以忽略。根据式(4.5),可将式(4.2)中的di,j表示为(www.xing528.com)

其中,参数ν1 的取值与时间及质量层的数量有关,具体取值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编码器JSVM的编码参数确定,在分析SVC传输失真时提供的方法中,将ν1 取0.45。因此,式(4.2)可改写为

最后,在最小化D的前提下将分配Rci,j的问题转化为如下带多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

同时有如下约束条件:

其中,BFEC为校验位的总和,即FEC数据,也称之为冗余数据。BFEC的取值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采用了纠错操作的视频数据包的个数,二是采用何种编码方案的FEC码。此外,采用了差错保护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Br与网络丢包率p紧密相关,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t内,二者呈线性关系,可表示为

其中,参数ν2 和ν3 分别取6.93t和104.7t。一般来讲,当网络丢包率p大于15%时,在时间段t内,Br与全部视频数据的比值趋近于95%。此外,考虑到许多视频接收设备处于突发错误较多的无线网络传输环境中,因此本章方法中采用的是RS(204,188)码,相应的冗余数据比例可以认为是16/204。故最终BFEC的值可以表示为Br(16/2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