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属材料的优化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的优化工艺性能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属材料适应冷热加工的能力,称为加工工艺性能,简称工艺性能。(一)铸造性能液体金属浇注成型的能力,称为金属的铸造性能。流动性是指金属对铸型填充的能力。(三)焊接性能金属材料采用一定的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及结构形式,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能力,称为金属的焊接性。衡量一种材料的焊接性,需要做焊接性试验,其方法是按标准进行。钢的焊接性可用碳当量方法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金属硬度在170~230HBS之间时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金属材料的优化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适应冷热加工的能力,称为加工工艺性能,简称工艺性能。

(一)铸造性能

液体金属浇注成型的能力,称为金属的铸造性能。它包括流动性、收缩率和偏析倾向等。流动性是指金属对铸型填充的能力。收缩率是指铸件冷凝过程中体积的减少率。偏析是指铸件冷凝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化学成分的不均匀。

(二)锻造性能

材料承受锻压成型的能力,称为可锻性。金属的锻造性能可用金属的塑性和强度来衡量。金属的锻造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组织及加工条件,如锻造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等加工条件。

一般情况下,合金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其可锻性越差;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碳钢的可锻性降低;碳钢具有较好的可锻性,铸铁则不能承受锻造加工。

(三)焊接性能

金属材料采用一定的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及结构形式,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能力,称为金属的焊接性。金属的焊接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也取决于所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结构形式等。

衡量一种材料的焊接性,需要做焊接性试验,其方法是按标准进行。钢的焊接性可用碳当量方法进行估算。影响钢的焊接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钢的含碳量,钢中其它元素的影响相应小些,将这些合金元素对焊接性的影响都折合成碳的影响,称为碳当量,用符号Ce表示,其计算公式为(www.xing528.com)

式中,C、Mn、Cr、Mo、V、Ni、Cu为钢中该元素的百分含量。

当Ce<0.4%时,焊接性优良,可不预热。

Ce=0.4%~0.6%时,焊接性较差,焊接时需采用适当预热等工艺措施。

Ce>0.6%时,焊接性很差,焊接时需采用较高预热温度和较严格的工艺措施。

(四)热处理性能

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改变钢的机械性能,称为热处理性能,如淬透性、淬硬性等。

(五)切削加工性能

金属材料承受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称为切削性能。切削性能包括断屑难易程度、表面质量等。一般情况下,金属硬度在170~230HBS之间时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