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径流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径流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径流年际变化的大小,用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它与降水形式和下垫面条件有关。年径流年际变化第一类型区,是径流年际变化最大的地区。年径流年际变化第二类型区,是径流年际变化次大地区,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在0.30~0.59,包括黄河水系、泾河水系、渭河水系黄土沟壑地区的大部分河流,小河站年径流量变差系数最高达0.76。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第四类型区,是年径流量年际变化最为稳定的地区,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在0.25以下。

径流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径流的补给来源是降水,降水是大气环流的产物,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像大气环流一样,丰、平、枯总是循环往复交替发生的,那种把径流(或降水)看成“逐年减少”和“逐年增加”的观点是有害的,既不能把连续出现多年丰水情况时就认为是径流“逐年增加”,也不能把连续出现多年枯水情况时就认为是径流“逐年减少”,其实,丰水期过后就是枯水期,枯水期过后就是丰水期。《甘肃水旱灾害》依据甘肃省1470—1990年历史气候旱涝资料,分析了本省旱涝的阶段性、持续性和交替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旱涝的阶段性分长阶段(大周期)和短阶段(小周期)两种,它们是交替发生的。1470—1990年521年中,分为三个长阶段,而且旱和涝同步发生。1470—1641年为旱涝高频期,持续172年,其间出现五级大旱21次,平均8年一次,出现一级大涝4次,平均43年一次,且交替出现4个高频短旱段和3个低频短旱段;1642—1800年,为旱涝低频期,持续159年,期间出现五级大旱仅2次,平均约80年一次,比第一次高频期低10倍,出现一级大涝2次,平均约80年一次,比第一次高频期低2倍;1801—1945年为第二次旱涝高频期,持续145年,期间出现五级大旱22次,平均6.6年一次,出现一级大涝7次,平均20年一次,并交替出现7个高频短旱段和6个低频短旱段;1946年以后,又处于低频旱涝期,可能还要持续100年左右。总起来说,旱涝具有高低频交替出现的阶段性规律,段长140~170年,高低频期间又由若干个短阶段组成,长高频旱期中有短低频旱段,长低频旱期中有短高频旱段,干旱最长持续时间为1627~1641年,著名的崇祯大旱,干旱持续14年。

依据1956—2000年实测径流资料分析,径流年际变化亦有如上的规律,在45年短阶段中,径流的枯丰(旱涝)也是交替出现的,1957—1968年连续12年丰水,1969—1974年6年偏枯,1975—1980年6年平水,1981—1985年5年偏丰,1986—2000年出现了本世纪中叶以来最长最低的枯水段,持续时间15年。年径流年际变化的大小,用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它与降水形式和下垫面条件有关。年径流年际变化的地理分布总的特点是:按地貌类型划分,干旱、极端干旱荒漠区最大,半干旱、半湿润黄土沟壑区次之,黄土林区和土石山林区第三,阴湿草原区和纯林区最小;按年降水带划分,200mm以下地区最大,200~400mm区次之,400~600mm区第三,600mm以上区最小;按地理位置划分,兰州白银河西走廊以北地区最大,泾河和渭河中下游次之,祁连山浅山区及嘉陵江水系第三,黄河上游、祁连山深山区、甘南草原、六盘山、子午岭林区及河西走廊泉水河流最小;按流域大小划分,500km2以下小流域最大,500~2000km2的中等流域次之,2000km2以上的大流域最小。选用站年径流量变差系数见表4-13。

年径流年际变化第一类型区,是径流年际变化最大的地区。包括兰州以北及河西走廊北部地区,这个地区雨量少,蒸发大,气候干燥,容易产生历时很短、强度很大的暴雨,在多年中,往往不是丰水,就是枯水和无水,中等径流较少出现,变差系数Cv值在1.0以上,例如,内陆河流域红水河站1956—2000年的45年系列中,年径流最大值1958年1.599亿m3与最小值2000年0.2433亿m3相差6.6倍。

年径流年际变化第二类型区,是径流年际变化次大地区,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在0.30~0.59,包括黄河水系、泾河水系、渭河水系黄土沟壑地区的大部分河流,小河站年径流量变差系数最高达0.76。这些地区短历时局部降水频繁,而中等历时区域性降水比较稀少,因此历年年径流系列中,年径流量大小相差悬殊,大的占少数,小的占多数,变化很大,形成了大小面积河流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例如,渭河南河川站45年径流系列中,最大值为1967年的31.41亿m3,最小值为1997年的3.88亿m3,最大最小相差8.1倍,Cv值为0.43。

表4-13 选用站年径流量Cv值表(www.xing528.com)

续表:

年径流年际变化第三类型区,是年径流年际变化中等地区。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土林与石林混合区、祁连山前山区与陇南山地。此区年降水量较大,径流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年径流量变差系数一般为0.20~0.30。例如,白龙江碧口站,45年年径流量系列中,最大值为1967年的126.1亿m3,最小值为1997年的54.05亿m3,相差2.3倍,Cv值为0.19。

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第四类型区,是年径流量年际变化最为稳定的地区,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在0.25以下。主要包括黄河上游、祁连山深山区、纯林区和甘南草原。这些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植被好,年际变化小。例如,祁连山区的花儿地、干沟门、九条岭等站,年径流量变差系数都在0.20左右,月牙湖、沙枣园站年径流量变差系数最小为0.08,黄河上游的玛曲站为0.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