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群际态度的人格因素

影响群际态度的人格因素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只有让儿童得到真正的爱,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才能从根本上阻止权威主义人格的形成。所以高权威主义父母的孩子,更可能成为一个高权威主义者。这个结果表明,权威主义的根源能从家庭中找到,但机制是复杂的。根据这种解释,权威主义人格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格特质,它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

影响群际态度的人格因素

以上的内容已经能够说明,权威主义人格是如何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权威主义行为的,接下来人们还是会问,权威主义人格是怎样产生的,它是由后天环境造就的,还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呢?

还是Adorno等人最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仍然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童年期的创伤导致了权威主义人格。如果父母(儿童童年时期内群体中的权威)以严厉的、惩罚性的方式来对待儿童,那么儿童对父母会产生敌意态度,而此种敌意态度会因恐惧等原因被压抑。敌意只是被压抑,并没有消失,它会被转移到外群体身上,而且权威所具有的坏的方面(不公正、支配他人等),也会被投射到外群体身上,于是产生了权威主义者指向外群体的攻击。所以只有让儿童得到真正的爱,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才能从根本上阻止权威主义人格的形成。

Altemeyer认为,社会学习理论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一个人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右冀权威主义者的。学习理论认为,在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模仿、强化和条件作用的过程塑造了人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孩子而言,如果其父母就是僵化服从权威、严格按照规则行事的人,那么这个孩子就更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有着右冀权威主义态度的成人。而且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接受到一些信息,认为外群体是危险而有敌意的。这样的信息会一次次地被强化,于是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这样的看法。(www.xing528.com)

以上两种说法都认为童年期的家庭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种观点。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权威主义的确与儿童的权威主义相关(Peterson,Smirles,& Wentworth,1997)。父母的权威主义的分数能预测权威主义的教养方式。儿童会把这种方式感知为权威主义的方式。这种感知,会增加他们与父母间的冲突。所以高权威主义父母的孩子,更可能成为一个高权威主义者。这个结果表明,权威主义的根源能从家庭中找到,但机制是复杂的。

Ronald(2004)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进行了解释。进化心理学总是从种族的生存与繁衍的角度来解释行为,这里也不例外。那些能快速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群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因此服从的倾向无论在攻击的还是防守的群体中,都是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如果群体成员过多考虑要不要服从,那么涣散的状态会让群体失去战斗力。根据这种解释,权威主义人格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格特质,它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