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格因素与群际态度的性别差异

人格因素与群际态度的性别差异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支配取向的性别差异会在很多方面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研究表明,性别、社会支配取向水平以及对阶层角色的偏好三者间都有相关,但在控制了社会支配取向水平后,男女被试对阶层角色的偏好是没有差异的。相反,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具有不同社会支配取向水平的人在偏好上仍然有显著差异。而且高社会支配取向者会阻止低地位群体成员对他们的优势地位产生威胁,男性也不例外。

人格因素与群际态度的性别差异

社会支配取向者可能会加大社会的不平等,那么哪些人有可能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支配取向呢?哪些因素会对社会支配取向的水平产生影响呢?社会支配理论区分了性别和一些情境因素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几乎所有的社会都存在一个或多个支配群体,拥有更多的权力、地位和物质,而且至少还有一个群体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社会支配理论认为,有两类因素能用来对群体进行划分并决定其地位高低,分别是性别和武断设置的系统(arbitraryset system)(Guimond,Dambrun,Michinov,&Duarte,2003)。武断设置的系统基于种族、国别、宗教等因素来划分群体,“武断”意味着划分的基础来源于广泛的文化因素,并没有一般性的原则(Pratto,Stallworth,Sidanius,&Siers,1997)。例如南非的种族隔离系统、印度的世袭系统,以及混合着阶层、种族、国家的霸权形式,如在美国,白人就比非裔和拉丁裔的人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性别系统则具有跨文化性,在所有主流文化中,男性总是比女性拥有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Levin,2004)。而高地位群体成员拥有更高的社会支配取向水平,对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变假设(invariance hypothesis),认为社会支配取向的性别差异具有跨文化和跨情境的稳定性,男性的社会支配取向水平总是比女性高(Sidanius,Pratto,&Bobo,1994)。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使用1897名洛杉矶市民为被试,这些被试的年龄、社会阶层、信仰、教育程度、政治思想、种族、原籍等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结果显示即使是在控制了这些因素之后,男性的社会支配取向得分仍然比女性要高。还有一项研究搜集了包括美国、以色列、新西兰、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数据,结果也支持了不变假设,而且男性比女性高出的程度在不同国家之间也是很接近的(Sidanius,Levin,Liu,&Pratto,2000)。

社会支配取向的性别差异会在很多方面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一种现象是男性在加大阶层的角色中占大多数,而女性在社会工作慈善团体等减少阶层的角色中的比例很高。这就出现了一种疑问,究竟是性别因素还是社会支配取向水平上的差异导致了男女在社会角色上的差异?研究表明,性别、社会支配取向水平以及对阶层角色的偏好三者间都有相关,但在控制了社会支配取向水平后,男女被试对阶层角色的偏好是没有差异的。相反,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具有不同社会支配取向水平的人在偏好上仍然有显著差异(Pratto,Stallworth,Sidanius,&Siers,1997)。这说明是社会支配取向造成了个体对阶层角色的不同选择,男性和女性正是因为有着不同的社会支配取向水平才使得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www.xing528.com)

而且高社会支配取向者会阻止低地位群体成员对他们的优势地位产生威胁,男性也不例外。他们占据着支配的社会角色,而且有维持他们的群体支配的强烈愿望。当女性接近男性主导的领地时,男性会通过使用传统性别规范等合法化神话的方式来维护他们的高地位(Sidanius,Pratto,& Bobo,1994)。性别社会化,包括男性化和女性化都与社会支配取向有关。男性的特质,如支配和武断等,与高社会支配取向者的特征相对应,维护了他们的支配地位;与女性化相连的特质,如关怀和同情,则与低社会支配取向者的特征相对应,且会使她们保持较低的社会地位(Poch&Roberts,2003)。所以,女性为了得到领导地位,必须违背社会规范,而当女性表现出支配行为时,可能会得到相当负面的评价。

在一项研究中,实验者先给男性被试看一段女性管理者的支配和服从行为的录像,然后让他们对录像中表现出传统或非传统行为的女性分别给予评价(Poch& Roberts,2003)。结果发现,男性对两者的看法是不同的,他们更不喜欢支配的女性领导者,认为其更无效,更无能。而且这种对支配的女性领导者的不喜欢,受到男性社会支配取向水平的强烈影响。

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男性之所以会有更高的社会支配取向,是因为男性能否成功繁衍其后代直接取决于他们是否获得并维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还有研究发现,性别是自我分类和其他分类的主要维度,即使是在一个并不是以性别来对群体进行分类的情境下,性别编码也会比种族编码强得多(Kurzban,Tooby,& Cosmides,2001)。因此,性别系统不会像武断设置的系统那样受到情境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