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心理学:影响服从的因素及研究结果

社会心理学:影响服从的因素及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产生外界的压力的他人和规范,到发生服从行为的服从者,再到服从结果的反馈效应,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影响服从的因素。职位高、权力较大、知识丰富、年龄较大、能力突出等,都是构成权威影响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服从到最后的被试比例降至20%。结果发现,被试服从比例下降,并且实施最大电击强度的比例基本上与普通人发出命令的实验结果相同。米尔格拉姆对参加实验的被试进行人格测验,发现服从的被试具有明显的权威主义人格特征。

社会心理学:影响服从的因素及研究结果

从产生外界的压力的他人和规范,到发生服从行为的服从者,再到服从结果的反馈效应,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影响服从的因素。

(一)命令者的权威

命令者的权威性越大,越容易导致服从。职位高、权力较大、知识丰富、年龄较大、能力突出等,都是构成权威影响的因素。另外,命令者手中如果掌握着奖惩的权力,也会使服从行为大大增加。在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中,发出命令的是耶鲁大学一位很有名望的心理学家,并且宣称该实验研究的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这种权威身份增加了服从的可能性。如果主持实验的不是一位专家,服从率有可能降低。

米尔格拉姆通过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如果实验者告诉被试,研究发起者是一家公司,则被试绝对服从的比例下降到48%。而在另一个实验中,实验者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及程序,当他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们如何施行电击时,一个事先安排好的电话把他叫走。另一个人(实验助手)接替了他的角色。接替者像实验者那样命令并督促被试施行电击。在这种情况下,服从到最后的被试比例降至20%。这说明,只有高度的权威才能带来高度的服从,任何接替者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但是,若多名权威性命令者的命令发生矛盾,服从比例则会明显降低。米尔格拉姆关于服从的18项研究中,其中一项便是在被试面前呈现两个相互矛盾的权威性命令者的命令。结果发现,被试服从比例下降,并且实施最大电击强度的比例基本上与普通人发出命令的实验结果相同。

(二)他人支持与服从

米尔格拉姆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让三名被试(其中有两名假被试,都是实验助手)在一起进行这个实验,其中依次安排两个假被试在不同电压的时候拒绝服从继续增加电压施加电击的命令。在150伏时,第一名假被试拒绝服从,并且坐在旁边观看其他人;当电压达到210伏时,第二名假被试也拒绝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他人的支持极大地降低了权威者的命令效力,大大提高了被试的反抗程度。当有别人的反抗支持时,90%的被试会对抗实验者,拒绝服从。一些被试在假被试一退出就马上拒绝继续。另一些则延迟一会儿再做出拒绝反应。

很明显,社会支持显著增加了人们对权威的反抗。在原型实验中,被试独自进行实验,没有行为的参照系统。而在群体背景中,人们会转向用同样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当人们发现不必忍受内心巨大的冲突而去伤害别人时,就更倾向于拒绝,而不是服从。(www.xing528.com)

(三)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在涉及道德、政治等问题时,人们是否服从权威,并不单独取决于服从心理,还与其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米尔格拉姆采用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问卷测试了被试,结果发现:处于道德发展水平第五和第六阶段的被试,有75%的人拒绝服从;处于道德发展水平第三和第四阶段的被试,只有12.5%的人拒绝服从。可见,道德发展水平直接与人们的服从行为相关。

米尔格拉姆对参加实验的被试进行人格测验,发现服从的被试具有明显的权威主义人格特征。有这种权威主义人格特征或倾向的人,往往十分重视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主张对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他们往往追求权力和使用强硬手段,毫不怀疑地接受权威人物的命令,表现出个人迷信和盲目崇拜。同时,他们会压抑个人内在的情绪体验,不敢流露出真实的情绪感受。

(四)权威的靠近程度

米尔格拉姆在进一步的实验中,把主试和被试的关系分为三种:第一种,主试、被试面对面地在一起;第二种,主试向被试交代任务后离开现场,通过电话与其联系;第三种,主试不在场,实验要求的指导语全部由录音机播放。结果表明,权威越靠近,完全服从的比例越高;反之,服从率越低。权威的压力由于距离的扩大而减小。在第二、第三种情况下,有的被试还会弄虚作假,欺骗主试,例如他们发出的电击强度低于实验者的要求,而且事后不告诉实验者。

可用责任转移对此进行解释,实验中的多数被试对自己用伤害性的电击对待别人心存冲突,但大多数人还是服从了权威的命令,这是因为被试在行为归因上将行为的责任转移给了实验者,认为自己仅仅是帮助实验者达到研究目的的代理人,不对行为后果负有责任。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关心的是如何更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关心行为的后果。而当实验者不与被试直接在一起时,他们的行为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22%的被试一直服从到最后。在归因上,没有他人在场,更容易将行为责任归于自己,从而拒绝服从、停止对别人实施伤害性电击的人数显著增加。

(五)行为后果的反馈

米尔格拉姆研究的另一个变式是用不同方式来提供行为后果的反馈。结果发现:不同的反馈形式会显著影响服从行为的比例。

在变式实验中,研究者比较了四种反馈情境:(1)间接反馈。在这种情况下,真被试“老师”与充当“学生”的实验助手不在一间屋子里,因而看不到被电击者的痛苦状态,也听不到声音,只是在电压加到300伏之后,有撞墙壁的声音(录音)。最初的原型实验,使用的就是这种反馈方式。(2)声音反馈。这种反馈通过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标准录音来提供,让被试听到受害者的喊叫、抱怨、愤慨和挣扎。对应于不同的电压水平,声音的痛苦程度不同。从75伏到105伏,发出不同声响的“啊!”声;120伏时说“啊!真疼!”;150伏时,声音变为“啊!实验员!够了。我要出去!”再后来是痛苦的尖叫,声明心脏不好,拒绝再回答,发出要求退出实验等喊叫;330伏时,强烈喊叫变得缓慢,内容为“让我离开,我要走,我的心脏难受”;最后变为歇斯底里式的重复“我要离开!让我走!”(3)身体接近。受害者的反应由专门的实验助手做规范化的逼真表演,显示各种痛苦表现和声音反馈,受害者与被试相隔仅约40厘米。(4)身体接触。这种情况与身体接近情况相似,作为“老师”的被试会将受害者的手按在电击台上实施电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