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压力试验与密封比压优化:如何正确应对?

压力试验与密封比压优化:如何正确应对?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用户要求用气体进行壳体强度试验,必须在做过1.5倍公称压力液压试验之后进行,并且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根据经验,如密封面泄漏,停泵保压后十几秒钟就大跌泵了。②对于油封式旋塞阀,必须进行高压密封试验,低压密封试验任选。③如经需方同意,阀门制造厂可用低压密封试验代替高压密封试验。这种止回阀进行密封试验时,要严格按规定检验,阀体进口朝上,观察密封面在规定时间内的泄漏情况。

压力试验与密封比压优化:如何正确应对?

止回阀制造的最后一关是检验与试验。目前,JB/T9092-2009《阀门的检验与试验》是止回阀的基本试验标准。

止回阀的检验,首先应对阀体、阀盖、阀瓣、销轴、垫片等主要零件进行检查,检验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热处理等。第二步是对阀门的压力试验。先对阀门进行壳体强度试验,试验介质为水,水中可含水溶性油或防锈剂奥氏体不锈钢阀门试验时,其中氯化物不得超过100mg/L,试验压力是公称压力的1.5倍。阀体阀盖在试验前不允许有漆或其他涂层,应为清刷干净的铸件或锻件表面。止回阀进行壳体压力强度试验时介质水从阀门进口处进入,阀门的位置是进口朝下,流道垂直于地面,不允许流道呈水平状态,否则阀体中腔上部会有空气存在,一来阀盖、中腔垫片处和销轴孔端螺塞部位没有水,发现不了那里细微的泄漏,二来如检验大口径阀门时其间的高压空气会使劣质铸件阀体产生爆炸,后果严重。如用户要求用气体进行壳体强度试验,必须在做过1.5倍公称压力液压试验之后进行,并且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在阀门做过壳体强度试验合格后,可在阀体出口端放出一点水至公称压力1.1倍压力保压,并把阀门的进口端打开,使管道口与外界空气相通。保压按表1-26规定时间,橡胶密封副止回阀直接检查阀瓣、阀座密封处有无泄漏现象,如这一段时间内,试验台上不降压(俗称不跌泵),密封面处无泄漏,此阀门即为合格品。根据经验,如密封面泄漏,停泵保压后十几秒钟就大跌泵了。如要做气压密封试验,要把阀门进口端朝上,然后在阀座周围倒水,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气压密封试验的压力是0.6MPa。

公称通径小于或等于100mm、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25.0MPa及公称通径大于或等于125mm、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10.0MPa的阀门应按表1-27进行试验。公称通径小于或等于100mm、公称压力大于25.0MPa和公称通径大于或等于125mm、公称压力大于10.0MPa的阀门应按表1-28进行试验。

表1-26 保持试验压力的持续时间 (单位:S)

978-7-111-44962-1-Chapter01-54.jpg

注:保持试验压力最短持续时间是指阀门内试验介质压力升至规定值后,保持规定试验压力的最短时间。

表1-27 压力试验(一)

978-7-111-44962-1-Chapter01-55.jpg

①所有具有上密封性能的阀门都应进行上密封试验,波纹管密封阀门除外。

②对于油封旋塞阀,必须进行高压密封试验,低压密封试验任选。

③如经需方同意,阀门制造厂可用低压密封试验代替高压密封试验。

弹性密封阀门经高压密封试验后,可能降低其在低压工况的密封性能。

⑤对于动力驱动的截止阀,高压密封试验的试验压力应是选定动力驱动装置所使用的设计压差的110%。(www.xing528.com)

表1-28 压力试验(二)

978-7-111-44962-1-Chapter01-56.jpg

①所有具有上密封性能的阀门都应进行上密封试验,波纹管密封阀门除外。

②如经需方同意,阀门制造厂可用低压密封试验代替高压密封试验。

③弹性密封阀门经高压密封试验后,可能降低其在低压工况的密封性能。

④对于动力驱动的截止阀,高压密封试验的试验压力应是选定动力驱动装置所使用的设计压差的110%。

金属密封止回阀的允许泄漏率见表1-29。这种止回阀进行密封试验时,要严格按规定检验,阀体进口朝上,观察密封面在规定时间内的泄漏情况。如要测量泄漏率,还需要吸管把泄漏的水吸出放在量杯内看该阀门的泄漏量来判断阀门是否合格,但一般检验员根据经验看一下渗出的水量就能正确判定阀的泄漏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表1-29 密封试验的最大允许泄漏率

978-7-111-44962-1-Chapter01-57.jpg

①对于液体试验介质,1mL(cm3)相当于16滴。

②在规定的最短试验时间内(见表1-26)无渗漏,对于液体试验,“0”滴表示在每个规定的最短试验时间内无可见渗漏;对于气体试验,“0”气泡表示在每个规定的最短试验时间内泄漏量小于1个气泡。

③对于口径规格大于DN600mm的止回阀,允许的泄漏量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