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聚合容量下界优化方案

聚合容量下界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的所有点被称为聚合站点,或者为了简便,直接称之为站点。图6-4针对一般divisible函数的局部聚合下面考虑聚合调度机制。设计算法6.1和算法6.2来调度水平和垂直骨干聚合。由于聚合机制是分层次的,所以将逐个分析。因此,结合引理6.4和引理6.5,我们可以得到:引理6.6局部聚合调度时间在局部聚合阶段,当不采用block coding时,完成N轮测量值的局部聚合需要的时间为骨干聚合阶段吞吐量:我们首先考虑水平骨干阶段。引理6.11垂直聚合调度

聚合容量下界优化方案

通过设计聚合机制,来给出随机扩展WSN的聚合吞吐量

(1)针对一般Divisible聚合函数的聚合机制

聚合机制AN,n依赖于机制网格(定义3.7)L1=L(,0)。为了描述方便,假设总是一个整数,这对最终结果的阶不会产生影响。以左上角的格子为原点(0,0),依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给每个格子一个二维坐标,即右下角格子的坐标为(δ,δ),其中δ=δ(n)=。依据VC定理(引理4.2),我们有:

引理6.3

对机制网格L1中的任意格子(i,j),其包含的节点数目ni,j以高概率满足

首先给出聚合路由机制。该聚合路由树分为两个层次:聚合骨干链接和局部聚合链接。

聚合骨干:从L1中的所有格子(除了包含s0的格子)中随机选取一个传感器,得以组成一个(δ+1)2-1个点的集合,记为,并定义作为骨干集合。中的所有点被称为聚合站点,或者为了简便,直接称之为站点。

假设sink节点s0位于格子Cδ,δ:(δ,δ)中。通过连接相邻的同一行的站点构成水平聚合骨干;连接第δ列的站点,构成垂直骨干,如图6-3(a)所示。对于sink节点s0处在其他一般位置的格子Ci,j:(i,j)的情况,构建路由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连接第j列的站点构建垂直骨干,如图6-3(b)所示。事实上,可以构建一条从格子Cδ,δ到格子Ci,j的多跳的路径,如图6-3(c)所示。可以证明,聚合机制的瓶颈不会出现在这样的路径上,也就是说,sink节点s0的位置不会影响结果的阶。

图6-3 针对一般divisible函数的聚合路由骨干

局部聚合链接:在L1中的所有格子中,除了sink节点s0之外,所有传感器都通过一个单跳与s0通信,如图6-4(a)所示。

图6-4 针对一般divisible函数的局部聚合

下面考虑聚合调度机制。与路由机制相对应,调度机制也分为两个阶段:局部调度和骨干调度。在第一个阶段,每个格子中的传感器上的测量值将被聚合到聚合站点上;在第二个阶段,聚合站点上的聚合值将被逐层聚合到sink节点上。

局部聚合调度:在此阶段,用一个4-TDMA机制调度L1中的格子,如图6-4(a)所示,只有完全包含在格子中的链接才被调度。这样的链接在每个格子中的数目以高概率不超过8logn。从而,可以进一步把4-TDMA机制的每个时间片分为8logn等分的子时间片,保证所有的局部链接在32logn个子时间片内可以被调度一次。

骨干聚合调度:在此阶段,数据将以流水线的方式被聚合到sink节点上。骨干调度分为两个阶段:水平骨干阶段和垂直骨干阶段。

在水平骨干阶段的初始状态,每个格子Ci,j中的聚合站点bi,j存储着来自其包含的节点的N轮测量值(可用一个矩阵表示)的聚合函数值。记这N个聚合函数为

至此,可用一个矩阵来表示(δ+1)2个站点拿到的N轮数据。在水平骨干阶段,记bi,j以及它的所有后继点为,从而有=Θ((j+1)·logn),则bi,j上的第k轮数据的聚合值为

其中,,for k=1,2,…,N.

在垂直骨干阶段的初始状态,所有的站点bi,δ存储着N个基于站点bi,j,0≤j≤δ的数据的聚合函数值,可记为,1≤k≤N。至此,可用一个矩阵来表示δ+1个站点拿到的N轮数据。记bi,δ以及它的所有后继点为,从而有。在垂直骨干阶段,bi,δ上的第k轮数据的聚合值为

其中,,for k=1,2,…,N.

采用一个9-TDMA机制调度水平骨干,如图6-3(a)所示,并用一个3-TDMA机制调度垂直骨干。设计算法6.1和算法6.2来调度水平和垂直骨干聚合。两个算法每依次运行一次,在sink节点上就可得到N轮测量值的聚合值。在表述算法之前,定义两个集合序列:

对h=0,1,2和v=0,1,2,定义

对h=0,1,2,定义

下面分析聚合容量。由于聚合机制是分层次的,所以将逐个分析。

局部聚合阶段吞吐量:在此阶段,因为可以保证所有的局部链接在32logn个子时间片内可以被调度一次,则以下引理成立。

引理6.4

在局部聚合阶段,如果每个被调度的链接可以达到速率为R1(n),则每条边可以维持的平均速率为,因此,完成N轮的局部聚合至多需要的时间为

在局部聚合阶段,当不引入block coding技术(将在后面介绍)时,所有被传输的数据都是原始的测量值,而不是聚合过的数据,所以这个阶段的吞吐量与具体的聚合函数无关。首先给出R1(n)的阶。

引理6.5 局部链接速率

在局部聚合阶段,被调度的链接速率可达:

证明 采用如图6-3(b)所示的4-TDMA机制调度,运用与引理3.20类似的证明方法,可以得证此结论。需要指出,与引理3.20不同,这里不是平行调度。

因此,结合引理6.4和引理6.5,我们可以得到:

引理6.6 局部聚合调度时间

在局部聚合阶段,当不采用block coding时,完成N轮测量值的局部聚合需要的时间为

骨干聚合阶段吞吐量:我们首先考虑水平骨干阶段。

引理6.7

在水平骨干阶段,如果每个被调度的链接可以达到速率为,则每条边可以维持的平均速率为

证明 根据算法6.1,每条水平骨干可以在3×3×(N+δ(n)-3)时间内被调度至少N次,因此,可以得证此结论。

下面考虑。运用类似于引理6.5的方法,可以得到:

引理6.8 水平骨干速率

在水平骨干阶段,被调度的链接速率可达:

从而有下面引理。

引理6.9 水平聚合调度时间

在水平聚合阶段,完成N轮数据的水平聚合需要的时间为

其中,(www.xing528.com)

是函数的值域。

证明 在此阶段,站点bi,j上的第k轮数据的聚合函数值为

因为block coding技术没有被采用,从而,站点bi,j的负载为

因此,在水平骨干阶段,完成N轮数据的水平聚合需要的时间至多为

我们可以得证此结论。

下面用类似于水平阶段的过程来分析垂直骨干阶段。

引理6.10

在垂直骨干阶段,每个被调度的链接可达到的速率为,则每条边可以维持的平均速率为

证明 在此阶段,3-TDMA机制被采用。运用类似于引理6.5的方法,可以得到=Ω((logn)-α/2)。根据算法6.2,每条水平骨干可以在3×(N+δ(n)-3)时间内被调度至少N次,因此,可以得证此结论。

引理6.11 垂直聚合调度时间

在垂直聚合阶段,完成N轮数据的水平聚合需要的时间为

其中,

是函数的值域。

证明 在此阶段,站点bi,δ上的第k轮数据的聚合函数值为

因为block coding技术没有被采用,从而,站点bi,δ的负载为=N·。因此,在垂直骨干阶段,完成N轮数据的垂直聚合需要的时间至多为

从而可以得证此结论。

根据定义6.1,得到以下结论:

定理6.1

在设定N=的聚合机制AN,n下,聚合吞吐量可达:

其中,的定义分别在引理6.9和引理6.11。

证明 首先,考虑N轮测量值的总的调度时间T(AN,n),则显然有且聚合机制AN,n下的聚合吞吐量的阶为

基于引理6.9和引理6.11,对N=,即N=Ω(δ(n)),则有:

结合引理6.6,我们可以证明此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将依赖于具体的聚合函数类别。下面将定理6.1的结果应用到一个特殊例子:divisible perfectly compressible函数。

(2)针对Divisible Perfectly Compressible聚合函数的吞吐量

根据divisible perfectly compressible聚合函数(DPC-AF)的特点,通过定理6.1我们得到,

定理6.2

针对DPC-AFs,在设定N=的聚合机制AN,n下,聚合吞吐量可达:

证明 根据引理6.1,对于DPC-AFs,有

类似地,=O(log m)。由于m=Θ(1),利用定理6.1得证此定理。

(3)针对Type-Threshold DPC-AFs的聚合机制

由于感知的测量值是周期性产生的,从而函数值需要重复的计算。因此,这里就使得引入block coding技术成为可能[93]。Block coding技术通常会结合连续的函数计算。这种技术能够显著地提高type-threshold函数在同位网络中(collocated network,其干扰图为一个完全图)的吞吐量。给定一轮测量值,记为一个n维的向量,max、min、range和indicator等函数都属于type-threshold函数。首先介绍[93]中的一个结论([93]中的定理4)。

引理6.12

在协议模型下,一个同位网络针对type-threshold函数的聚合容量为Θ(1/logn)。

在我们的机制AN,n下,在每个格子中,子图的通信图可以看做是一个具有Θ(logn)个顶点的同位图,任意两条边都不能同时调度。从而,这就有可能通过将block coding技术引入AN,n中得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引理6.12的结果扩展到一般物理模型下。分析一下引理6.12的证明过程:令N=Θ(n),假设每个成功的传输都可达到常数的速率,并证明需要O(n logn)个时间片来完成N轮测量值的聚合。因此,由于在聚合机制AN,n下,成功传输的速率为Ω((logn)-α/2)而不是常数速率,我们有:

引理6.13

在一般物理模型下,通过设定block coding的块长度为Nb=Θ(logn),则局部聚合N=Ω(logn)轮测量值需要耗费时间为

引理6.13成立的条件是N=Ω(logn),这与定理6.1和定理6.2中的条件N=不冲突。因此,可以通过引入block coding技术来修改机制AN,n,记为。最后我们有:

定理6.3

针对DPC-AFs,在设定N=的聚合机制下,聚合吞吐量可达

证明 通过引入block coding技术,

则根据定义6.1,可以证明此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