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然卸荷裂隙及其影响因素

天然卸荷裂隙及其影响因素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形地貌条件实际上是岩体风化卸荷裂隙的形成条件。总体来说,在沉降区地质体的风化卸荷裂隙发育厚度及其发育程度,要比上升剥蚀区的差。岩体的卸荷现象在地球表面是无所不在的,是极其普遍的地质现象。斜面表层岩体的卸荷裂隙带,称之为扭张(剪张)卸荷裂隙带;近似水平面的表层岩体的卸荷裂隙带,称之为回弹卸荷裂隙带。调查天然卸荷裂隙的产状等主要是在探硐和竖井中进行。

天然卸荷裂隙及其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条件实际上是岩体风化卸荷裂隙(岩体结构面)的形成条件。总体来说,在沉降区地质体的风化卸荷裂隙发育厚度及其发育程度,要比上升剥蚀区的差。

地球表面的岩体,大都处在复杂的应力状态下,承受三向应力的作用。由于地表岩体地形的变化,特别是某一岩体上覆岩体厚度和侧向厚度及地应力的变化,对该岩体产生的最直接效应反映为卸荷作用(即在某一或两个方向上卸载),致使其应力重新分布,有的还招致岩体失稳破坏。岩体的卸荷现象在地球表面是无所不在的,是极其普遍的地质现象。

在河谷中特别是深切河谷中进行水利水电、矿山和公路等岩体工程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岩体卸荷现象。由于卸荷作用是边坡失稳、岩溶漏水等工程地质问题的先导因素,因此,研究卸荷作用,对坝址选择、工程布置、坝基稳定分析、基坑开挖、地基灌浆排水与岩体加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www.xing528.com)

所谓卸荷带是指地应力几乎完全释放殆尽而仅存在自重应力的岩体。斜面表层岩体的卸荷裂隙带(以边坡裂隙带为代表),称之为扭张(剪张)卸荷裂隙带;近似水平面的表层岩体的卸荷裂隙带(以河床卸荷带为代表),称之为回弹(以张为主)卸荷裂隙带。这两种卸荷带称为天然卸荷带。

调查天然卸荷裂隙的产状等主要是在探硐和竖井中进行。在探硐裂隙测量中,以硐壁为测量面。通常情况下,测量高度为1.5~2.0m,而长度则取决于探硐的长度,以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在实际测量中,以5m作为一个测量面长度,对硐壁上发育的裂隙逐条进行测量,其中主要测量要素是裂隙的倾向、倾角和宽度,并记录测量段内地层的岩性、层数以及测量面的走向。现对11 号、28号探硐的资料进行如下调查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