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坡向开挖卸荷裂隙处理技巧

反坡向开挖卸荷裂隙处理技巧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由于边坡开挖卸荷,使岩体内部自重应力重新调整,在大部分的开挖表层产生拉张区,使拉张区后面的一部分区域也产生了明显的松弛。因此,总的应力状态为初始自重应力状态叠加上开挖卸荷应力状态。边坡各点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已处于平衡状态,因而,各点的应力应变等力学性质变化都是由于卸荷所引起的。从变形等值线的总体趋势上看,无论开挖边坡还是开挖平台,卸荷位移都是围绕着临空面发生的。

反坡向开挖卸荷裂隙处理技巧

本工程的泄洪洞、排沙洞、引水发电洞等建筑物进口,均布置在狭长范围内。进口边坡长280m,最高坡高达110m。设计开挖边坡1∶0.2(78.7°)。在高差15~20m 处设马道。

在进水塔基础,高程171m以上边坡岩层,自下而上为岩组,岩层倾向坡内,倾角8°~12°,为逆向坡。岩层内发育有四组裂隙,其中走向NE15°的裂隙,延展性好,与边坡走向(NW350°)交角较小,其他3组裂隙走向均与边坡走向有较大的交角。

图2-7 较软岩边坡开挖后拉应力分布示意图

变形模量E=1100MPa;Hoek-Brown摩擦参数m=2.2596;Hoek-Brown固有强度参数s=0.00277;单轴抗压强度σc=50MPa;岩体密度γ=2.6t/m3;171—台阶高程;a—拉张力区;b—边坡安全系数小于1的区;c—边坡安全系数大于1 的区;—岩组代号

为了解边坡的稳定性,加拿大岩石力学专家Salymar先生向我们提供了评价边坡稳定的计算机程序[7],它把硬软岩互层地层假定为较软岩层,采用如图2-7所示的参数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较宽平台的表部,出现大面积的张力区,张应力方向为逆重力方向;在3m宽的马道表层出现张力区,张应力方向朝向坡外;在张应力区以里,为边坡安全系数小于1的区域。总之,由于边坡开挖卸荷,使岩体内部自重应力重新调整,在大部分的开挖表层产生拉张区,使拉张区后面的一部分区域也产生了明显的松弛。(www.xing528.com)

根据引水建筑物进口的地质条件、建筑物布置及坡高情况,我们与潘别桐教授合作,对该区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大量统计分析,同时考虑了地下水、岩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引用霍克-布朗(Hoek-Brown,1974)及毕尼阿斯基岩体分类法,得出了不同岩性的物理力学指标,用NCAP—1程序完成了整体计算工作。该程序考虑了岩体的弹-塑性、不抗拉、节理的非线性(同时也可作线性及非线性解)。

(1)加、卸荷方式。边坡未开挖前处于初始应力状态,并假定初始应力仅由自重力产生,随着进口边坡和隧洞开挖,进口边坡及其坡面上、隧洞周边初始应力解除,破坏了初始自重应力状态,边坡岩体中应力发生重新分布。因此,总的应力状态为初始自重应力状态叠加上开挖卸荷应力状态。边坡各点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已处于平衡状态,因而,各点的应力应变等力学性质变化都是由于卸荷所引起的。

(2)位移。当岩体边坡水平开挖至175m 左右,垂直开挖110m左右的过程中及其以后的一定时间内,由于卸荷而使开挖后的边坡发生了位移。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距开挖坡脚以里约200m的地方有一个变形零值线:以里为向里压缩位移区,在作图范围内,压缩变形为1mm;以外为松弛位移区。从零值线到开挖台阶线范围内,由里向外松弛变形梯度逐渐增加,到开挖边脚处,松弛拉张位移竟达24mm;从零值线到开挖平台,由下而上松弛梯度也具逐渐增加的性质,回弹位移达到了18mm。从变形等值线的总体趋势上看,无论开挖边坡还是开挖平台,卸荷位移都是围绕着临空面发生的。

(3)应力。通常,在平行纸面的竖向上为σ1,在垂直纸面的水平方向上为σ2,在平行纸面的水平方向上为σ3。对于开挖边坡内部岩体来说,σ1、σ2 保持不变,卸去了σ3,因而使σ1 在坡内重新分布。对于开挖平台内部岩体来说,σ2、σ3 保持不变,卸去了σ1,因而σ1 在平台下重新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