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针基础针法:缝衣必备的技巧

手针基础针法:缝衣必备的技巧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一切手针针法的基础,也是手工缝制衣物的主要针法。操作如下:①自右向左,右手拿针穿透上下层布料扎入缝针后,缝针前行0.2~0.3cm后向上穿出上层布面,将缝线拉出。②缝针距出针约1cm处仍从下向上穿出。该针法常用于西服与挂面串口处的缝合,尤其适用于领与驳头对条对格要求。

手针基础针法:缝衣必备的技巧

1.绗针

绗针也叫平针、平缝、纳布头等。它是一切手针针法的基础,也是手工缝制衣物的主要针法。随着缝纫机的普及,绗针现常用于手工缝制、装饰点缀、抽袖山吃势、抽碎褶、局部缩缝等。

针法特点:针距与线迹相等,短针针距与线迹长0.15~0.2cm,长针针距与线迹长0.3~0.5cm。针距均匀,大小一致,线迹平顺整齐。操作如下:

左手拇指和小指放在布面上,其余手指放于布面下,将布夹于手中,拇指和食指捏住并控制布料运动;右手食指和拇指拿针,中指戴顶针辅助运针,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布料(初学者可从单层布开始练习)。

②缝针在距缝边1cm处下穿布料,针在布身下向左(前)运针0.2cm后,将针、线穿出。

③依照步骤②,在距出针左(前)0.2cm处下穿布料缝制下一针。

④缝针熟练后,可控制针与布,连续运针4~6针后,将针线穿出。

⑤绗针示例。

2.打线钉

打线钉是在高档服装制作中用于转印缝制标记的一种传统工艺。它采用手缝线迹标记代替划粉,也可单独运用于不能采用划粉标记的衣片。打线钉一般采用白棉线,棉纱细软、多绒毛,不易脱落,且不会褪色污染面料。

针法特点:打线钉时行针方式同绗针,只是缝针上下穿插,线迹长短交错,一针长、一针短,表面显示长针线迹4~6cm,底面显示短针线迹0.2~0.3cm,缝好后,再将缝线剪断修剪成约0.2cm长的线钉。

打线钉时,首先要求衣片正面相对,平整对齐。操作如下:

①自右向左,右手拿针穿透上下层布料扎入缝针后,缝针前行0.2~0.3cm后向上穿出上层布面,将缝线拉出。

②在直线段上距离上一针4~6cm处缝第二针。

③打线钉上层显示长针线迹,下层显示短针线迹;另直线处针距长些,曲线处针距短些。

④用剪刀剪断上层缝线。

⑤轻掀上层衣片,将衣片间线钉拉长至0.4cm。

⑥将剪刀平伸入衣片间,剪断线钉。

⑦修剪上层表面多余余线至0.2cm。

⑧轻拍线钉,使绒毛散开,不易滑落。

3.钩针

钩针也称回针,是一种运针时进退结合的针法,有正钩针和倒钩针之分。由于连续回针,钩针缝线有一定的伸缩性,不易断线,常用于服装穿着过程中受力较大的部位,如正钩针多用于高档裤装的后裆缝,倒钩针多用于上衣的袖窿等处,以防织物纱线脱落。

(1)正钩针 针法特点:自右向左运针。线迹长0.2~0.4cm,由于运针变化,正面线迹呈机缝平缝线迹和手缝绗针线迹两种,反面呈重叠状线迹。根据运针和线迹特点,又可细分为全回针和半回针。

全回针操作如下:

①缝线打线结,缝针自下向上穿透布料穿出,起缝第一针。

②缝针距第一针出针处向右后退0.2cm,自上而下扎入,在布料下前行0.4cm后穿出。

③模仿步骤②缝下一针。

④继续缝制,全回针正面呈机缝平缝线迹,反面呈重叠线迹。

半回针操作如下:

①缝线打线结,缝针自下向上穿透布料穿出,起缝第一针。

②缝针距第一针出针处向右后退0.2cm,自上而下扎入,在布料下前行0.6cm后穿出。

③模仿步骤②缝下一针。

④继续缝制,半回针正面呈手缝绗缝线迹,反面呈重叠线迹。

(2)倒钩针 针法特点:自左向右直线运针,或者由前向后曲线运针,线迹可直可曲,正面呈交叠状线迹。操作如下:

①缝线打线结,缝针自下向上穿透布料穿出,起缝第一针。

②缝针距第一针出针处向右后退0.4cm,自上而下扎入,在布料下向左前行0.2cm后穿出。

③模仿步骤②缝下一针。

④继续缝制,倒钩针正面呈重叠线迹,反面呈机缝平缝线迹。

⑤按曲线缝制,正面呈交叉线迹。

4.缲针

缲针分为明缲针和暗缲针两种。明缲针多用于中式服装的贴边处;暗缲针多用于毛呢服装的下摆贴边的绲边和宕条上。

针法特点:明缲针衣片正面不露线迹,内侧有均匀规则线迹露出;暗缲针线迹隐藏在衣片与折边间,在衣片正面和内侧均不露线迹。

明缲针操作如下:

①将衣片底边折转两次后熨烫。衣片内侧向上,缝针从贴边折边处由内向外左上方穿出,线结藏折边夹层。

②缝针距出针处向左前行0.2cm后轻挑折边结合处衣片大身上的一两根纱线,穿出。

③缝针继续向左前行0.2cm后,由下向上扎入距折边边缘0.1cm处,缝针穿出。循环步骤②和步骤③缝制。

④明缲针示例。

暗缲针操作如下:

①将衣片底边折转两次后熨烫。衣片内侧向上,缝针从贴边折边处由内向外左上方穿出,线结藏折边夹层。

②缝针距出针处向左前行0.2cm后轻挑折边结合处衣片大身上的一两根纱线,穿出。

③缝针继续向左前行0.2cm后,轻挑折边边缘内侧一两根纱后,缝针穿出。循环步骤②和步骤③缝制。

④暗缲针示例。

5.拱针(www.xing528.com)

拱针也叫暗针或星点针。它多用于服装制作中的门襟止口部分,起固定衣片和衬料,防止挂面反吐的作用,也可用于装饰点缀。

针法特点:衣片正面呈星点状,星点整齐,针距均匀,约0.7cm。操作如下:

①距止口边0.5cm处,从挂面内层将针向上挑出,线结留在衣片夹层中。

②缝针后退,距出针处0.1cm处,自右向左扎入衣片,并轻挑下层衬料一两根纱,向前运行0.7cm后穿出。

③依照步骤②继续缝制。

④拱针示例。

6.环针

环针也叫环缝、绕缝。它用于衣片剪开的毛边处,用以防止纱线的脱落,在包缝机前用于衣片的锁边,现在常用于剪开的省道部位。

针法特点:线迹与布边呈45°斜向,距边0.3~0.5cm,针距约1cm。距边距离越小,针距就越小。操作如下:

①距边0.5cm处从下向上将针线穿出,线结藏在反面。

②缝针距出针约1cm处仍从下向上穿出。

③缝针按照步骤②继续缝制。

④环针示例。

7.串针

串针也叫贯针。常用于需要手工拼接的缝份折光的衣片处。该针法常用于西服与挂面串口处的缝合,尤其适用于领与驳头对条对格要求。

针法特点:针距与线迹相等,针距长0.2~0.3cm。针迹在缝子夹层内,上下对串,正反面均不露线迹,衣片平整顺滑。操作如下:

①将布料折成净边,正面朝上,对齐平放。

②左手捏住两片衣片布边,右手拿针从一片布边内侧穿出,线结留在折边内。

③缝针扎入另一侧布料,在折边内自右向左前行0.15~0.2cm后,穿出。

④依照步骤③交替在衣片间穿梭,针距保证在0.15~0.2cm,每行进5~6针做一针回针,避免衣片滑动。

⑤继续缝制。

⑥串针示例。

8.三角针

三角针也叫花绷针。它常用于服装下摆、袖口、裤口贴边等处,既固定折边,又起到装饰作用。三角针是一种自左向右倒退操作的针法,缝制时应注意。

针法特点:线迹成连续V形,线迹长度为0.5~0.8cm,服装正面不露线迹。操作如下:

①衣片布边折转两次,熨平,衣片反面朝上。

②左手捏住衣片左侧,右手拿针从贴边内侧将针距折边0.6cm处穿出。

③将针后退,自右向左在衣片大身折边、距上一针右上斜向0.8~1cm处,轻挑1~2根纱,穿出。

④依照步骤③,缝针后退,在贴边上右下斜向轻挑1~2根纱,穿出。

⑤三角针示例。

9.纳针

纳针也叫八字针,因线迹呈八字形而得名。它是将多层布料或部件上下缝合为一体,如用于毛料西装或大衣的驳头、领子等。

针法特点:正面线迹呈“八”字形,线迹长0.6~0.8cm,反面线迹呈星点状。操作如下:

①缝针从多层布料夹层中自下向上穿出,起缝第一针,线结留在夹层中。

②缝针自出针处右斜下0.8cm、横向0.5cm处,自右向左刺入布料,轻挑底层布料1~2根纱,前行0.5cm后,穿出。

③依照步骤②缝制,完成一纵行后的针迹。

④当纳针缝到折返处时,缝针如图扎入布料后自右向左,前行1.2cm后穿出。

⑤缝针经折返穿出后,距缝针穿出处右斜上0.8cm、横向0.5cm处扎入,轻挑底层布料1~2根纱,前行0.5cm后,穿出。纳针线迹示例。

10.打套结

套结常用于衣服的开叉、袋口两端及门里襟的封口部位,以增强封口的牢度和美观,其长度可根据需求设定。操作如下:

①打衬线。缝针从开叉口右侧0.6cm处自下向上穿出,线结藏于缝份中。缝针跨过叉口,针距长1.2cm穿入布料缝衬线,反复2~3次缝衬线3~4根(可用双线)。

②锁缝。打衬线完成后,在衬线上用锁眼方式锁缝。注意锁缝时扎入的每一针都应刺穿布料,将下面的衬线一并锁住。

③锁缝完成后,将缝针扎入布料反面,打结,套结制作完成。

11.拉线袢

拉线袢主要用于夹里服装的贴边摆缝部位,起连接挂里和衣服大身的作用,也可用在叠门上端充当纽袢、做腰带袢等。操作如下:

①缝针用双线,从要拉线袢部位的反面穿出,线结藏于反面;随后,在距出针0.3cm处再次进针、穿出,重复两次,缝针带线从正面穿出,正面形成两道重叠缝线。

②将缝针穿入两道缝线中,将针、线徐徐拉出,不要全部拉出,应留有一个稍大的线圈。

③左手拇指、食指伸入线圈,右手拉紧缝针和线,食指稍弯勾住缝线,将其穿过线圈后逐步拉紧,线圈缩小成一个实心小线结。

④重复步骤③,直到需要的长度。

⑤将缝针穿过最后一个线圈,拉紧成线袢。

⑥将线袢固定在设定的位置上,多固定两针,反面打结,剪断缝线即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